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瀘定鐵索橋》 

瀘定鐵索橋

坐落在瀘定縣城旁大渡河上的瀘定鐵索橋是我國古代在大渡河上所建規模最大的一座橋樑。該橋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動工修建,至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告竣。

瀘定鐵索橋系鐵索吊橋,其橋體由橋身、橋臺、橋亭三部分組成。

橋身由十三根環形鐵鏈扣接而成。據實測,東西橋臺之間淨跨為100米,每根環形扣接鐵鏈長101.67米。十三根鐵鏈中,九根為底鏈,每根間距為0.33米,實寬為2.7米,上橫覆以3米長、0.1米寬的木板,間隔一定距離相鋪,以減輕橋身自重和減少風阻力,為方便人畜行走,又順鋪寬0.75米的主走道板。其餘四根鐵鏈分作兩側扶手鏈。在扶手鏈與底鏈間,每隔5米左右用小鐵鏈與底鏈相連,使橋身形成一個整體。十三根鐵鏈共有一萬兩千多個扣環,重約21噸,加上其餘地方使用的鐵件,總重達40餘噸。橋臺東西各一,全用條石砌成。西橋臺落於堅硬河岩之上,高5.2米;東橋臺矗立于亂石灘上,高14.5米。東西橋臺上各砌有一個深5米左右的落井,落井內深埋與橋身平行的地龍鑄鐵樁,東橋臺為七根,西橋臺為八根。在東西橋臺的地龍樁下,分別橫臥一大臥龍樁。東西橋臺兩邊還立有將軍柱,用以支撐橋身的扶鏈。十三根鐵鏈通過東西橋臺進入落井,用鑼鍋絆牢固地將鐵鏈錨固在臥龍樁上,巧妙地運用橋臺的自重作為壓重,以承擔鐵索橋巨大的拉力。

以東西橋臺為基,分別建有亭閣式橋亭,斗栱飛簷,雕樑畫棟。東西兩橋亭各有一道雙開大門,門額上懸掛清康熙皇帝“瀘定橋”御筆巨匾。

瀘定鐵索橋東西橋亭及閘相對之不遠處立有石碑,橋西石碑為清康熙皇帝禦題“瀘定橋”橋名的石碑;橋東石碑則為“禦制瀘定橋碑記”。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