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照片】北京故宮午門內側面
*【照片】榕江古州廳城南門
*《貴德文廟、關嶽廟及玉皇閣》
*《合川釣魚城遺址》
*《北庭高昌回鶻王家佛寺》
*【照片】嘉定孔廟文昌閣
*《榕江車寨楊母墓》
*《浚縣古城》
*【照片】蓬萊閣建築群─龍王宮門
*《涇縣雲嶺關帝殿戲樓》
*【照片】洪水泉清真寺聚禮殿經堂簷口竹節拱梁
*【照片】三清山龍虎殿前石虎
*【照片】塔爾寺天文學院平面
*【照片】太古孔廟東花園假山及六角亭
*《樂安流坑大戲臺》
《成都後蜀孟知祥夫婦墓》 

成都後蜀孟知祥夫婦墓

後蜀孟知祥夫婦墓位於成都市北郊磨盤山南麓,934年,孟知祥在成都自立為帝,國號蜀,史稱後蜀,同年病死,葬于成都,陵曰和陵。此墓建築風格特殊,全系青石壘砌,由墓道、墓門、甬道、主室和耳室組成。

墓道為雙級石砌階梯,通達墓室。甬道為券拱,下有閘門及覆馬槽式排水溝。

墓門是一座用青石砌成的仿木結構牌樓式建築,由四柱分為三開間,通闊4.05米,當心間為2.67米,兩次間均為0.69米。四根簷柱均為八角形,高2.58米,柱子埋入地下,不用柱礎,下大上小,有收分。柱首卷殺7釐米,向內收8釐米。柱間無闌額,柱頭上置櫨斗,其耳高5釐米,平高15釐米,欹高6釐米。這種平部高於耳、欹兩部的情況,表明五代時期的鬥與宋、元、明時代有所不同。櫨斗鬥明顯,鬥上還有一橫砌的扁平石板。墓門頂為常見的廡殿式,由八塊長1.3米、寬0.7米、厚0.12~0.23米的石片合併組成,其面上刻有十七條瓦壟,可見是使用筒瓦覆蓋的。筒瓦出簷部分用瓦當勾頭,瓦當上刻菊花圖案。屋角平直不起翹,正脊兩端安鴟吻,其外形輪廓與唐代相同。

墓室呈並列的三個圓錐形穹窿頂結構。中間為主室,高8.16米,直徑6.7米;兩側各有一耳室,高6米,直徑3.4米。三室有門互通。墓室地面鋪長約1.7米、寬約1米、厚0.3米的石板。主室內橫置一棺台,為須彌座,刻有浮雕圖像。棺台前方左側置殘存的孟知祥玉冊數片,右側置有孟妻福慶長公主墓誌銘一盒。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