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Database error: your query error
MySQL Error: 1030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攀枝花白彝民居》 
‧所屬分類= 古蹟的地區分類 > 四川 || 古蹟的類型分類 > 民居

攀枝花白彝民居

居住在攀枝花市仁和區內的彝族自稱“納蘇潑”,當地漢稱“白彝”,以別於涼山彝族,多居於海拔1800米左右的山區和海拔1100米左右的金沙江河谷區,喜聚族而居,往往一個村莊只有幾姓人家。民居多靠山面溝,一般坐西向東或坐北朝南,注意向陽、背風、靠水。村寨幾乎是戶戶相依,組成數十戶、百餘戶的村落。

民居多為廈簷式建築。外牆和內壁喜用石灰塗抹成白色,遠望村莊,白牆、青瓦十分耀眼。一家一院多為一正一廂或一正一廂一廚一畜圈組成長方形密封式四合院,也有僅一正房用圍牆圈起來。四合院占地總面積約360平方米。

正房一般都建在亂石砌基牆正中填土夯實、高約1米的台基上。山牆、後牆、前兩側正牆和房間間隔牆皆為夯土牆白粉壁。正房底層被牆分隔成一正兩梢間共三間,樓為通間。樓和底的前面,及正堂屋門兩側的隔壁都用木枋裝花窗和木板,白漆底彩繪花鳥,有的為湖色底或紅底彩繪花鳥,水牛壁畫和水牛浮雕尤為常見。正房懸山式屋頂,樓前加廈簷,通高6米,建築總面積一般是12米×5米。正房前半部為廈簷下的簷階,兩梢間前壁前被土牆隔成簷階側間,為未婚女孩閨房。正堂屋門外寬3米、深2米的簷階為婦女做針線、篩選糧食和家人夏秋歇息或臨時接待客人小坐之所。正堂屋前木壁雕花窗正中開雙門。木壁的枋框和花窗多施紅漆描黃線,彩繪花鳥。堂屋內正中的後粉壁為神龕、神台,正下壁為土地堂神龕,神龕前有神案。靠後壁左前有一木梯登樓,以便取放糧食、農具及農副產品。有的亦將樓上分隔為一正兩梢三間,分別保管糧食、農具等物。堂屋內左後壁牆腳,用土坯砌成一高約1米、寬約0.8米的甕龕,內供壇神。堂屋為白彝家庭祭祀和議事的場所。堂屋側的兩梢間為父母、祖父母住房,10歲以前的孩子和父母住在一起。兩簷階側室正對院壩土牆開0.7米×0.5米木格小窗戶,廊簷上間牆內側開門。

右廂為懸山式屋頂雙層廈簷,開間較小,建築平面為3米×9米。平地起基,山牆、前牆、後牆全用泥土夯築。表面看是一樓一底,但樓很低,只能作為晾掛玉米、黃豆及農副產品之用。樓下三間,前土牆開門,開立柵形小窗戶,多為已婚的兒、媳居室。左廂為7米×3米的單層平房,只夯築山牆和後牆,隔其1/3為門道,前開槽門(大門),2/3為廚房,兼作餐室。火塘、鍋莊設立在廚房內。與堂屋正對的院牆內一連三間畜圈,旁留一空隙為廁所,圈頂上堆柴草,屋頂僅為半廈。


 存入<我的古蹟檔案夾>    查看<我的古蹟檔案夾>     列印     上一筆    下一筆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