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雷山郎德上寨民居》 

雷山郎德上寨民居

郎德上寨位於黔東南雷山,是苗族聚居地。全村有楊、吳兩大姓,分屬六個家族,為一典型的苗族村寨。

它依山傍水,四面群山環繞,村前一條溪流清澈透明,宛如蛟龍悠然長臥。村寨坐向大致朝北,位於背陽坡,這樣使處於逆光環境下的村落對外來入侵更利於防範。該寨經歷有三十多輩人,六七百年的歷史,反清抗暴、揮戈起義的苗族民族英雄楊大陸故居遺址就位於該村內。

村寨的總體佈局依山就勢,疏密相間,形成似自然生長的寨落形態。村寨設置有寨門三處,作為寨落空間的界定及村寨出入口標誌,顯現出強烈的空間領域感。村寨居高臨下,與主要道路及溪流保持有一定的距離,有一個較好的防範和緩衝區域,充分反映出對外界警戒和防範的意識。

村寨內部道路隨地形彎曲延伸,主幹道垂直於等高線走向,各支幹道水準走向,路面用鵝卵石或青石鋪砌,清潔衛生。寨內有一個較寬敞的銅鼓坪,場地用青石塊呈同心圓放射狀鋪砌,圖案與銅鼓鼓面相類似,富有強烈的地方色彩。銅鼓坪平時不僅是村民休憩聚會的場所,同時也可以作為曬晾穀物的場地。每逢節日,苗族男女老幼,打起銅鼓,吹起蘆笙,穿上民族服飾,手牽著手,圍繞銅鼓坪載歌載舞,舉行各種民族節日活動。

村寨中集中佈置有穀倉群,為避免糧食遭受火災,穀倉圍水塘而建,屋面材料採用易吸收水分而不易起火的杉樹皮。

村寨的公共建築有兩處,一為銅鼓坪前的兩層懸山式接待室,另一是紀念村寨民族英雄楊大陸而建造的木構兩層廡殿式紀念館。

郎德上寨苗族民居多為小青瓦屋面的吊腳木樓,吊腳木樓利用坡地空間建造,部分擱置於坡岩,部分用柱腳下吊,廊臺上挑,屋宇重疊,具有較強烈的民族特性。木樓的平面佈置以堂屋為中心,堂屋的正面門簷多採取“退堂”的處理手法,也有將堂屋和廊道聯成一體,作為彼此的空間延伸。在堂屋之前的廊道設置有坐凳欄杆,供平時休息或觀賞自然景色之用。以堂屋中柱為界,前半部下層為畜圈,堂屋兩側作臥室之用,後半部為火塘、廚房及貯藏空間。苗族有圍繞火塘而食的生活習慣,火塘是家庭基本生活單位的象徵,每戶必有一個,即便在同一幢吊腳木樓中,幾個小家庭可共用廚房及灶台,但火塘必須每家一個。火塘大多置於堂屋後半部的夯土地面空間內。

吊腳木樓的剖面形式大多數為穿鬥式木屋架,垂直方向上大體劃分為三部分,即以堂屋為中心的生活起居層;以生產房或畜圈為主的吊腳層;以臥室和貯存室為中心的閣樓層。有些民居於入口、退堂、門窗、垂花吊柱及簷脊等部位適當裝飾一些簡潔樸素的幾何紋樣,給人以一種清純而又有粗放之美的印象。

總之,郎德上寨具有苗寨的典型特性,村寨依山傍水、坐南朝北的總體佈局所顯示的對外界的防禦性,穀倉環水集中佈置所體現的防火性,形式獨特的寨門標誌,村寨中心石砌的銅鼓坪,村寨民居採取穿鬥木構架的吊腳木樓形式,以及依然保存著的圍火塘而食的生活習俗等等都從不同的角度顯現出郎德上寨典型的民族特性。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