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鎮遠民居》 

鎮遠民居

鎮遠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座山城,位於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東與湖南省相接。歷史上,鎮遠曾是雲、貴、湖、廣往來物資的集散地,商賈薈萃,經濟十分繁榮。基於這樣特定的條件,鎮遠民居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建築形式。位於陽河北岸石屏山下的民居群與陽河兩岸的臨河民居,最能說明鎮遠民居的特點。

民居依山就勢、古樸典雅

在鎮遠府城沿河主街北側至山腰有一片封火牆院落民居群,分佈在古巷道兩側。這些民居大多建於清光緒年間,極少數建於明代,原有一百餘座,現保存完好的僅存四十餘座。因受山地的制約與地區文化及民族習俗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建築風格,有別於江蘇、浙江、安徽南部與湖南、江西等地的院落民居。

鎮遠庭院民居的佈局因地制宜,它與民族村寨的佈局一樣,隨山就勢,有效地利用了可建空間。因此,建築平面不是矩形,沒有中軸線,有些院落甚至不在一個標高上,高差1~2米,個別住宅高差竟達10余米。如鎮遠復興巷楊宅,共有三進一園,一進與二進高差4.5米,二進與三進高差6米,一進二樓廓道接二進天井,二進與三進間有隱蔽的巷道相連,豐富了建築空間,有園林建築之情趣。四合院的外形轉折自由,或圓或方,隨山的轉折而建,與地形結合得十分巧妙。為了防水防火與防禦山上石頭滾落砸壞建築,每棟四合院都建在高於自然地面的台基上,封火牆高8~10米,且因基礎不平,牆垛(馬頭牆)的錯落也無一定規律。

然而內部建築式樣都是木結構穿鬥式兩層建築,空間序列及營造制式嚴格。正房選擇南向,一般為四架三間,也有六架五間的,廂房則根據地形有一側廂與兩側廂的,部分民居有倒座。因可建面積所限,一進居多,三進以上的很少,正房與廂房有回廊連接。屋面坡度較大,普遍為六分水,簷口出挑約1米,這與貴州多雨有關。

鎮遠民居大門無一定朝向,卻很注重大門的建築樣式。門為封閉式院落的入口,戶內即為戶主的領地,大門的修飾,能反映出主人的身份與財富。無論地勢朝向與闊窄,入口都切割成八字形,青條石門框,兩側有方形戶對,均雕有精美的圖案。門楣上有單坡翹簷垂花門罩,並嵌花邊門額,作法有繁有簡,十分華麗,有活躍環境、密切人與建築關係的功能。門前都有石階,少則二三級,多則十幾級。石階形狀變化很多,它是為了保證主巷的寬度不受影響,臺階隨路的走向變化自身的形狀。門扇是用堅固的木料製作的,厚10釐米,兩扇門呈上小下大的梯形,採用這種形式,重心低,便於開合。門內均有附著封火牆單坡穿鬥式結構的門樓一間。

鎮遠民居的文化氣息十分濃厚,從庭院大門的裝飾已可見一斑。房屋的裝修亦獨具匠心,建築的尺度比例莊重大方,有別于江南民居的靈秀。主屋的門扇、窗櫺與牆壁虛實結合得體,虛略多於實,在厚重的山區環境中增加了輕盈之感。窗櫺柱礎、欄杆裙板以及梁的外露部分都有鏤空或浮雕圖案,內容取龍鳳、神話故事與文房四寶等吉祥題材,造型古樸粗獷,但雕刻得十分精細,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石門框上方正中都刻有“太極圖”,意在鎮邪。窗格及欄格的構成十分簡潔,其中也發現有明式柳條窗與“步步錦”花紋,這與鎮遠悠久的歷史與建築中的文化承襲有關。庭院的天井除有採光作用外,還砌有花池養魚種花。有的住宅中有小庭院,少數住宅內有梯田,頗具田園情調,這在其他地區庭院中還是少見的。

古巷道幽深曲折、景觀奇絕

陽河將鎮遠分為南北兩城,南岸為衛城,北岸為府城,府城是政治、文化與經濟中心。在府城東西走向的主街道北側近2公里的地帶,有數十條南北走向的巷道順著斜坡向石屏山上延伸,在巷道臨河的出口處一般都建有碼頭,說明鎮遠在形成過程中是經過周密規劃的,從明永樂到弘治年間已基本形成這樣的格局,現保存完好的有五條。巷道沿山勢自然走向迴旋曲折,巷長均在200米左右,寬2~3米不等,首尾石階高差在30米以上。路面坡坎用整齊的青石板鋪成,兩側被約10米高的封火牆夾峙,小巷曲折,狹窄而幽深。形式各異的垂花門、變化多端的石臺階與形式感很強的封火牆,以及高牆上散落的洞窗,組織成有限而豐富的空間韻律,打破了長巷的沉悶與單調,它與水鄉平原地區的長巷迥然不同,有很強的山區特點。封火牆牆基以上1米是用青石修砌成的,牆體是用自燒的16釐米×26釐米×4釐米青磚砌成的清水空鬥牆,牆脊有青瓦蓋頂,兩角起翹,牆脊簷下有30釐米白粉邊,上畫彩色或黑色圖案,增加了藍天與清水牆之間的層次,增強了節奏感,入巷如置身於圖案之中。

臨河民居鱗次櫛比、錯落有致

鎮遠臨河民居的主要形式是前臨大街背臨河、前店後居的吊腳樓。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單開間筒式建築,開間闊3~5米,進深15~20米,層高3米左右;少數也有兩開間,臨街面統為兩層,臨河面為疊落式吊腳樓,因陽河岸高10余米,沿河坎向下疊三四層,由磚柱或木柱支撐,各層由直跑樓梯連接。另一種是百年以上的民居,大多為庭院形式的木結構穿鬥式建築,兩側砌有封火牆。統為兩進,前進兩層為廳門或商店,後進為多層吊腳樓,中間有天井連結,兩開間以上的有側廂。陽河河床南向傾斜,北岸高於南岸,故民居群集中在北岸。各單體聯成一個整體,摩肩接踵,高低錯落,極有變化。此種民居很好地發揮了橫牆承重、硬山架檁的結構特點,使上下各層懸收自如,屋面長短坡任意安排,重簷、披簷相互參差,臨河面普遍有較高的台基與支撐體,使橫向組合的立面呈現出豎向裝飾的效果,構成高低相間、鱗次櫛比的豐富的外部輪廓。建築亦多為白牆黛瓦栗色欄靠及門窗,層層疊疊地鑲嵌在綠水青山之間,一派盎然生機。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