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鎮遠青龍廟》 

在歷史文化名城鎮遠東面,中河山壁立如屏,瀕臨[***]水,山崖上洞穴縱橫、奇石叢生,較大的石洞從北至南有中元洞(古稱北洞、中河洞或中和洞)、紫陽洞、青龍洞(古稱南洞或太和洞)以及洗墨池穿洞,較有名的石岩有千佛岩、香爐岩、空岩和六眼岩等等。近六百年來,歷代人們在這座奇山異岩之上陸續建寺宇、修祠廟、設學堂、立會館,形成了一片規模宏大、佈局嚴謹、造型獨特、裝飾精美的建築群。歷史上將這裡的山水林泉和古老建築譽為“海上飛來”的“中河仙窟”。時至當代,這裡成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山水林泉與古典建築交映增輝的黔東第一名勝。它集各族人民建築文化精華於一身,是多民族、多流派、多風格的建築文化群體。

此處人工建築始於何時尚待考,不過從已查到的有關史志記載看,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初期的洪武年間。據有關記載可知: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在中河山一帶修建了真武觀,永樂年間(1403――1424年)又在青龍洞前面建了玄妙觀、山川壇;此後,從永樂至嘉靖年間約一百五十年的時間內,這裡又先後建起了天妃廟、紫陽書院(朱文公祠)、中山寺(今中元禪院)、水府祠、澄江閣、臨清閣、竹柏雙貞堂、歲寒亭、有斐亭、峴亭等,大體上達到了當今留存下來的規模;在清代,青龍洞建築群又歷經增建和改建,如前清雍正、乾隆時期在青龍洞與中元洞之間的紫陽洞下方建起了萬壽宮,晚清光緒四年(1878年)又增建了祝聖橋上的魁星樓,於是這片規模宏大的建築群日臻完善。如今這些建築成群成組地分佈在中河山石崖上,共有建築物三十餘座,分為若干個建築組群。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