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馬爾康直波村碉樓》
*【照片】密蘭窣堵波遺址
《貴定生土民居》 

貴定生土民居

在貴州山區,由於經濟及地理條件的制約,曾在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建有以生土、竹木、茅草等為建築材料的民居建築,目前在一些地區仍然存在著此類建築。這類建築的優點是取材方便、結構簡單、省工省料,且具有冬暖夏涼、保溫隔熱的特點。

此種民居多為平房,但在一些地方也有高達二三層的樓房。其建築一般是將宅基稍加平整夯實,以料石或毛石砌築高0.3~0.5米的柱基和牆基以防雨水沖刷牆體下部。牆基之上就地取生土夯築土牆圍護,有少數房屋用土坯磚砌築,牆高2米左右,然後在牆內豎立穿鬥式木構架,檁、椽之上縱向密佈細木條,屋面以茅草覆蓋;黃平縣谷隴區有些生土民居,其結構更為簡單,在夯築生土牆的同時,將三根立柱(兩簷柱一中柱)夯築於土牆之內予以固定即可。房內隔斷一般用細竹條編織,並塗以牛糞,十分堅固耐用。屋面採用雙坡排水,且坡度較陡,以利雨水排泄。兩山一般用竹條或秸稈編紮封山,中留稀疏縫隙,以利排煙通風,並可兼作採光之需。

貴定縣定東鄉半邊街謝家民宅,背山面水,四周林木蔥蘢,屋前還有一泓碧塘,別有一番情趣。謝宅為兩棟土木結構民居聯體,平行而建,平面佈局相同,都是三開間,5.6米進深,明間面闊4米,兩次間為3.5米,通面闊11米,明間的吞口退進1.3米。立面沒有多少細部處理,只是明間入口處的門窗稍加裝修。屋架為五柱三穿枋,並由開間鬥枋及檁條構成木構房架,所用的木材多為曲直不一的雜木。圍護牆體為生土夯築,牆厚0.35~0.4米,至簷口高度為2.5米。屋面為雙坡水,坡度為1∶1,如此之大的坡度,使屋面荷載的大部分傳到金柱和簷柱上,故簷柱直徑較大,為18釐米,中柱則僅為13釐米。該宅為單層房,簷部的穿枋以上為閣樓,其空間用作存放糧食和雜物。側立面牆體在高2.5米以上處用細木條編織的網片遮擋,便於通風和側向採光。內部的隔斷材料主要以竹條和細木條為骨架,兩面塗抹草土泥漿或牛糞。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