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榕江臘酉塘橋》 | 關閉 |
[ IP授權版 ]
※ 圖片
![]()
|
《榕江臘酉塘橋》 榕江臘酉塘橋 臘酉塘橋又名與善橋,位於榕江縣臘酉鄉烏娘溪口,距縣城16公里。 臘酉塘橋橫跨烏娘溪口,橋長29.7米,高11.3米,橋面寬6.65米,跨度為16.7米。橋墩為青條石砌築。橋面兩邊用大青條石砌成的石欄,俗稱“攔馬石”,石欄高56釐米,寬39釐米,長短不一,最長的一塊達2.7米。 臘酉塘橋,自清雍正至嘉慶年間為木橋,由於山洪暴發,木橋多次被沖毀。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春,當地民眾捐款捐糧,于烏娘溪口石岸上重建石拱橋,名曰“永德橋”。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烏娘溪山洪暴發,大量木材等漂浮物阻塞橋拱,石橋複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由古州平永人氏楊榮義(又名楊擬)和古州城人氏劉承發等人義捐白銀,並發動附近民眾義捐錢糧在原址重建石拱橋,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竣工。據“攔馬石”陰刻文載,命名為“與善橋”。民眾在橋的西端立碑銘志,碑高近2米,寬1.3米,厚0.1米,碑的兩側立有石柱。碑頂端橫放一塊歇山式石鑿碑面,碑左側立有“阿彌陀佛”石雕,碑右側有“永德橋”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