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岑鞏鼇山寺》 | 關閉 |
[ IP授權版 ]
![]()
|
《岑鞏鼇山寺》 鼇山,因其山巔屹立二石似鼇魚而得名,位於岑鞏縣東北角。唐天寶時,僧人通慧禪師建寺于鼇山上,為古思州名寺,稱鼇山寺。寺的木構部分已毀,但四周尚存石牆、石門、臺階及基石等,可測舊貌。 寺坐南朝北,居於鼇山頂峰,三坉房屋基地呈梯形,房屋順山勢而建。北牆長25.2米,高5米,厚0.4米;南牆長21米;東西牆順山勢而築,均長30米,總占地693平方米。由南登臺階經南石門入寺進一坉,自一坉入二坉是大殿,有兩路臺階。大殿東角有一地下深井清泉,大殿正中有一梯形的六級臺階登入三坉正殿。正殿正門門後有一大臥石,形似鼇魚,魚嘴伸向東南,栩栩如生;正殿東北角牆內有一石聳立,猶如鼇魚飛躍。正殿東門依坡勢而建,門下臺階延伸東南,沿崎嶇羊腸山道步入將軍岩溶洞奇觀地點。正殿還有一西門,出西門平行進入西北牆角處,有層層疊立半懸空的石峰了望台。 整個寺院雄偉壯觀、幽雅怡靜。據當地人說,鼇山寺是該地主寺,還有四十八個腳庵遍及江口、銅仁、萬山、玉屏等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