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白族民居》 

頂雲南白族民居

白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的民族,絕大部分居住在雲南,主要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該自治州位於雲南西部,橫斷山脈的南端,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200~2300米。點蒼山坐落在中部,將本區分割成東西兩種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西部山高穀深,東部地勢較為平緩。洱海位於點蒼山東,風景秀麗,素有“銀蒼玉洱”之譽。大理白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年平均溫度16°?。

白族民居形式因地而異。高寒山區為“垛木房”(井幹式),壩區則多為土木結構的瓦房。洱海地區,其生產水準較高,工商業也較發達,加上與中原交往密切,促進了白族建築技術的發展。

為適應當地地形特點,大理地區的白族民居多背靠點蒼山,面向洱海。針對當地風大的特點,屋頂外出簷用青石板封簷,以防窩風吹壞屋簷,外牆也不開窗,營造出“風不進屋”的舒適環境。院內則為木構架的大出簷,以適應多雨的氣候。大理地震多,房屋結構的防震措施較為嚴密,木構架本身和相互間設置縱橫穿枋數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縱橫拉結連成整體的建築結構。

白族村鎮規模數十戶到千餘戶不等。其特點是:房屋毗連組成街巷;較大村鎮內設廣場,是公共活動和商業貿易中心;多數村鎮建有本主廟;按照“風水財源不外流”的民俗,在道路的東方一端(也即地形的低方)常設照壁,村鎮入口若在東方就恰成了入口的標誌;點蒼山集水經十八溪婉轉而下,沿途引水進村者頗多,順坡街巷有石渠,水流潺潺,洗滌物品十分方便,加上白族人民喜種花木,故有“家家泉水,戶戶花香”之美譽。

白族民居多數呈內院式,規模的大小取決於戶主的經濟條件,一般由一至四坊組成(三開間兩層稱為一坊),平面佈局有“一”形、“二”形、曲尺形、三合院、四合院等。三合院稱三坊一照壁,四合院稱四合五天井。有的限於經濟條件常先建一坊,留有餘地,逐步增建其餘幾坊。

房屋為兩層,一般樓下住人,樓上存放糧食和雜物。有的前帶廈廊成重簷式。前牆多為木質,雕花門窗。瓦頂,兩端木構架生起較大,形成柔和優美的屋脊曲線,這是白族民居的特色之一。

三坊一照壁民居是深得群眾喜愛的形式,由三坊房屋和一照壁組成,院子寬大,陽光充足,居住環境舒適。一般人家裝飾簡樸大方,以適用為主。經濟富裕的人家注重裝修,裝修重點一是院內木雕,技藝精練,形象優美;二是正房對面的照壁,飛簷翹角,垂花掛枋和大理石、彩畫、泥雕等裝飾得體,比例勻稱,色調淡雅,使照壁顯得極為俊秀優美;三是大門,幾乎成了戶主財富的象徵,更是飛簷翹角,斗栱花枋,加上大理石、泥塑等的應用,顯得琳琅滿目,豪華富麗。

大理有不少白族民居用條石砌牆,堅固耐用,更有用點蒼山十八溪中卵石砌牆者,民間有諺語“大理有三寶,卵石砌牆不會倒”,表明了白族匠師砌石技術的高超,也是白族民居的一大特色。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