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彝族民居》 

雲南彝族民居

彝族是雲南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幾乎遍佈全省,其中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滇西北小涼山一帶比較集中。因彝族分佈範圍廣,各地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不同,其民居形式多種多樣,現就具代表性的土掌房和一顆印民居介紹如下:

土掌房民居

滇南哀牢山區彝族村寨一般二三十戶到四五十戶,面對層層梯田,土掌房順山向佈置,層疊而上,韻律優美,狀似屋山,景觀獨特。

土掌房是夯土牆(或土坯牆)密梁泥結平頂房屋的俗稱。屋頂是在牆頂上架密排的木梁、上鋪柴草、再填土灑水拍平而成,有冬暖夏涼的效果。

每戶民居一般由三間正房、一至兩間廂房圍成院落形式,其中正房為兩層,廂房為單層,高低錯落,別有情趣。有的地區將兩廂分別建于正房左右次間處,圍合的小院寬度與正房明間相同,小院上亦建屋頂,並留通風採光的小氣樓。有的地區在正房屋頂上還蓋懸山式草頂或瓦頂,兩端無牆,既可懸掛包穀類作物以風乾,又可存放糧食,更為適用。

土掌房屋頂又是晾曬糧食場地,並為村內空中通道,是適應山地方便生活生產的傑出措施。

一顆印民居

一顆印民居因平面方整如印而得名,為正房、廂房和門廊組成的四合院形式。正房三間,兩廂房位於正房左右次間前,平面緊湊。正房前設單層廊,中為堂屋,常不設簷牆成半開敞空間,或將簷牆後移;次間或雜用或為臥室,樓上住人。廂房進深較小,前留出吊廈廊,是由門廊至堂屋的通道,這個占天不占地的措施,為夏季多雨季節創造了舒適的生活環境;底層為廚房、貯物間,樓層存糧。門廊單層。一顆印民居院子小,僅為正房明間見方,但堂屋開敞和周圍廊廈延伸了院子空間,增加了開闊感。屋頂為筒板瓦屋頂,其中正房為雙坡硬山式;廂房為不對稱的硬山式,分長短坡,長坡向內,短坡向外,從而使外牆高度增大,利於防風防盜。各屋頂均有高低,可相互穿插,不設瓦溝,避免了漏雨之弊。這種民居體形方正,簡樸敦厚,別具特色。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