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哈尼族民居》 

雲南哈尼族民居

哈尼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山區農耕民族,主要聚居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哀牢山區及墨江、元江等地,住地多在海拔1300~1700米的山腰,年平均溫度17°?,四季如春,雨量充沛。

哈尼族村寨多建于向陽的山坡,有的背依蒼綠崇山、前臨層層梯田,有的從山腳延伸至山腰,有的沿山區公路兩側佈置,一般三四十戶,多的數百戶。村口有形式簡樸的寨門,寨中有小廣場,為居民休息活動的地方。村中民居高低錯落,宛如蘑菇群,風格獨特,環境優美。

哈尼族民居因地區不同而有三種類型:

坡屋頂與土掌房組合的民居

紅河、綠春等地的哈尼族民居是由懸山式草頂或瓦頂的正房與密梁平屋頂的耳房(稱土掌房)組合而成,一般正房三間,耳房一至兩間,平面呈曲尺形、三合院或小四合院。正房堂屋兩側為主人和長子臥室,樓上存糧,也可住人;耳房為廚房、畜廄和庫房。正房屋頂下做封火頂樓板,上存糧食,有孔與樓層相通,便於木構架防火,有的封火頂在局部外牆上開窗,貌似三層。

四坡頂蘑菇房

元陽的哈尼族民居為四坡草頂,脊短坡陡,狀如蘑菇稱蘑菇房,再組合一層或兩層的土掌房。平面三開間近方形,樓上住人做飯,樓下關養牲畜,封火頂記憶體糧物,平屋頂作曬場和活動場所,頗有鄉土氣息和民族特色。

金平地區的哈尼族民居,多土牆、木構架、四坡草頂,平面近方形,開小窗。室內有的用木板搭火鋪,供老人、貴客住,兩側隔小間作貯藏間或樓梯間;樓上住子女,部分存物;廚房另建偏廈。這種哈尼族民居,脊短坡陡、原始粗獷,鄉土氣息更是濃郁,民族特色極為鮮明。

幹欄式住房群

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哈尼族人自稱愛尼人,仍保存父系家長制大家庭的特點,住房多為幹欄式住房群。一個家庭蓋一大房子,稱母房,四周按成年男子數蓋小房子,稱子房,供擇偶或婚後用。母房平面矩形,分成可相通的兩半,均設火塘,分設入口樓梯,男女各住一半,分別出入。男側待客;女側煮飯,全家在這裏進餐、議事。如猛海縣布朗鄉戈結良寨帕宅,母房居中,三幢子房環繞。母房樓上分男女兩側,女側多一煮豬食火塘。哈尼族幹欄式住房群,母房雖貌似傣族竹樓歇山頂,但不論是瓦頂還是草頂,母房、子房的博風板均在屋脊交叉呈燕尾形,有的裝飾成牛角等形狀,與傣族有所區別。加上,子房環繞,群體和諧,建築風格既輕盈通透,又粗獷獨特,與傣族民居區別較大。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