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傈傈族民居》 

雲南傈僳族民居

傈僳族多聚居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餘分佈在麗江、保山、迪慶、德宏、楚雄、大理等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於滇西北橫斷山脈的縱谷地帶,高黎貢山、碧羅雪山對峙,怒江縱貫切割,是著名的三大峽谷之一,山勢陡峭,道路崎嶇。高山深谷自然形成垂直變化的熱、溫、寒帶立體氣候,河谷熱、山腰溫、山巔寒。年降雨量2500毫米。

傈僳族村寨多建在河谷的沖積堆或鄰山近水的坡地上,一般一二十戶,多者四五十戶,少者僅幾戶。房屋依山勢順坡修建,自由擇地,間距很大,佈置自由,朝向基本一致。每戶有一幢住房和畜廄、草棚、小型糧倉等,均無院落,用地沒有明確的領域界定,竹林和野生植物即為戶間屏障。

傈僳族“千腳落地”房為幹欄式,樓上住人,樓下關養牲畜和貯存雜物。所用木支柱直徑小,數量多,根根落地,故稱“千腳落地”。房屋層高低,出簷深,遠望只見密密排列的立柱上架著低矮的竹席牆和懸山草頂(或木板頂),特點十分突出。牆體立柱密排,無主次之分,內綁竹席牆,形成縱向牆體骨架上承屋頂重量的體系,這種牆體構造方法如同西安半坡遺址的木骨泥牆,所不同的是牆用竹席圍護,而不用泥抹。

房屋長形,由山牆外平臺進入室內,內分一至兩間,兩間者外間煮飯兼兒女臥室,內間為父母臥室。用料除木骨架用木材外,其餘均為竹、草。

福貢臘土底德宅是典型的兩間住房,入口平臺上有穀倉,室內兩間均有火塘,上有烘烤糧食的吊棚,屋外後部有轉角平臺,為坡地上的幹欄式住房開拓了活動場所。

福貢臘竹底尤宅是近年新建的住房,仍由端山牆進入,但入口改由凹廊代替平臺,可防雨,佈置方式也不同。房屋兩間,並在堂屋側辟設廚房空間。

民居無裝飾,構件均出自功能需要,建築風格粗獷、自然,顯示了原始、古樸的建築特色。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