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布朗族民居》 

雲南布朗族民居

布朗族主要聚居於西雙版納猛海縣邊沿的布朗山、打洛、西定、巴達等山區,其餘散居在保山、臨滄、思茅一帶,長期與漢、傣、佤、拉祜、哈尼等民族為鄰。其聚居區大多海拔在1300~2300米,屬亞熱帶氣候。

布朗人多聚族而居,村寨建於山腰臺地或緩坡地帶,設寨門,建佛寺,留寨心,立寨樁。在寨中立一削尖木樁代表寨心神,每年舉行祭神活動。佛寺建於寨內最高處,土木結構,草或小平瓦頂,造型與傣族佛寺相似,但規模較小,裝飾較簡。民居一般沿等高線佈置,每戶一幢糧倉,坐落在進寨路旁,以防火災。常將山泉引入寨內,用整木挖槽架高引水,並建水亭保護水質,方便取水。如猛海布朗山新曼娥寨,進寨門順坡而上,民居沿路佈置,佛寺位於最高處,有取水亭,翠竹、林木掩映,景觀優美。猛海布朗山吉良寨位於靠山臺地上,糧倉建在進寨路旁,寨心偏于寨南。

思茅、臨滄、保山的布朗族民居多為土木結構的草頂平房,與漢族農舍近似,平面矩形分兩間,里間較小作臥室兼存物,外間較大設火塘,兩側有睡鋪。

西雙版納山區的布朗族民居為幹欄式,它的外貌雖形似傣族竹樓,但體量小,博風板多在屋脊交叉呈燕尾形。樓上住人,樓下養畜堆物。木樑柱,木構架,竹、木牆壁,竹、木樓板,歇山草頂或瓦頂。平面近方形,從架空層木梯上樓,經與曬臺相連的寬廊入室內,室內中部設火塘做飯取暖。這裏堂屋兼臥室,圍火席地而臥。少數民居隔出小間供新婚夫婦居住,有的在火塘一側固定一根高出樓面的木梁供劈柴用。建築風格既輕盈通透,又靈活自由,不拘一格,適應亞熱帶濕熱多雨的氣候。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