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祿豐星宿橋》 

祿豐星宿橋

星宿橋位於祿豐縣城西門外,又稱西門大橋。據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修建星宿橋碑記》載,祿豐城西門外有河,因河水深不可測,眾石磊落,狀如列星,故稱星宿江,橋因此而得名。“壩橋星影”是祿豐縣的八景之一。

星宿橋始建于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其前身為竹排架舟的浮橋。明萬曆間建成石橋,後屢遭損壞。直到清道光五年(1825年),琅井紳士楊安園回原籍過祿豐時,倡議修復星宿橋,由祿豐士民捐銀一萬多兩,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建成今之式樣。此後,民國年間又遭洪水衝擊,有一橋墩開裂,曾進行過修葺。

星宿橋為七孔尖拱石橋,全長96.5米,寬9.8米。橋身用紅砂石砌成,橋墩長18米,均用石灰摻糯米漿做粘合材料,十分堅固。橋面兩側砌有實體石護拱,拱高0.6米、厚0.4米,拱板上雕刻有二十八星宿名諱,這在我國古代橋樑建築中尚屬罕見。

橋東頭建有木牌樓一座,四柱三間,上覆歇山式頂,簷下鬥密集。橋西頭有仿木結構的石牌樓一座,造型獨特。石牌樓為十柱九間,每間內鑲嵌碑刻一塊,有《修建星宿橋碑記》及名人題聯石刻等。東、西橋頭各立石雕獅子一對,神態各異,威武雄壯。

星宿橋雄偉壯觀,是雲南保存下來的年代較早、規模較大的一座古代石拱橋。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