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安寧曹溪寺》 

曹溪寺位於安寧市城西北7公里處,東臨螳螂川,背依蔥山,北1公里處有著名的安寧溫泉。寺院高踞山腰,依山勢而築,層層上升,殿宇三進,每進益高。建築佈局主次分明,錯落有致。

曹溪寺最前部偏北為山門,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明間開門,前簷金柱與山面簷柱間築牆,牆外左右小間裏原塑兩力士像。進山門,過第一進院即是天王殿(二山門)。天王殿面闊三間,進深四間,內塑四尊天王像,神態威嚴。天王殿兩側建廊廡,曲折向上,內置數尊羅漢像。兩廊之間有韋馱亭。右廊通鼓樓,左廊接鐘樓。鐘鼓樓位於正殿前部,正殿系曹溪寺的中心建築,其兩側有南北配殿及左右耳房。南北配殿的面闊及進深各為五間,都是單簷青瓦頂。過正殿再上一道臺階有一平臺,臺上建後殿,後殿的面闊及進深均為三間。

曹溪寺正殿坐西向東,面闊五間12.3米,進深五間11米,前廊式建築,重簷歇山頂,屋面舉折甚陡,翼角起翹。正殿用柱二十六根,柱網佈局大膽靈活,為擴大殿內前部活動空間,減去前簷內金柱。簷柱形似梭柱,金柱柱頭卷殺的弧度優美有力。柱礎以鼓鏡式及覆蓮式兩種為主,青石質地。正殿抬梁式木構架,五架梁搭在上簷柱頭科鬥的後尾上,五架梁與三架梁間用大鬥和駝峰支墊,三架梁上用層層累疊、逐層縮短的方枕木承托脊檁。

正殿上、下層簷均施鬥。鬥用材碩大,分佈疏朗,壯實有力,結構功能極強。下簷鬥為單翹四踩,外出一跳,耍頭刻作麻葉頭,上托挑簷枋和挑簷檁。鬥內出兩跳,頭跳萬底部用小替木相托,替木和為一整材;第二跳華不用替木,上托素枋和下金檁。正心萬刻為鴛鴦交手,上有小散鬥,散鬥上用替木以承托壓槽枋。柱頭科鬥與平身科鬥的做法一樣,唯耍頭後尾延長起乳的作用。上簷鬥為單翹五踩,內出四跳,用材較下簷鬥小,做法和下簷鬥一樣,只是多一道華,在第四跳托上金檁。

據寺內碑文及方志記載,曹溪寺是佛教禪宗六祖慧能的弟子來安寧建造的,至於是幾世弟子于何時來到此地建寺,並未記述。但曹溪寺創建年代應不晚于大理國末期。由於歷代多次修葺,寺內現存建築體現了不同時期的多種風格特點。正殿梁架鬥及某些細部手法保留了明顯的宋、元建築遺風,將其定為元代建築應不致有誤,其餘建築為明、清或更晚時期的遺構。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