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拉薩大昭寺》 Dazhao Temple of Lhasa

拉薩大昭寺

大昭寺位於拉薩市內,始建於吐蕃松贊干布時期,不過那時興建的佛堂僅是今天大昭寺覺康主殿部分,是一座兩層的四合院式平頂建築,天井周圍有一圈前廊,主殿採用漢式梁架、人字拱、藻井等建築形式,在前廊簷部有成排的帶有西域色彩的人面獅身木雕。後來,到朗達瑪滅法時,寺院被封閉,遭到毀壞。後宏期以後,寺院又得到西藏佛教各派的重視而得到恢復和發展,不斷有所增建,特別是15世紀格魯派興起之後,拉薩成了當時的宗教中心,大昭寺不斷得到擴建。到了清代,於大昭寺又加建政府管理用房,寺院總建築面積達2.5萬余平方米,成了政教合一的場所。

大昭寺坐東向西,大門、千佛廊院及覺康主殿等佈置在一條軸線上。

千佛廊院東西兩廊深為三排柱,南北兩廊深為兩排柱,三面廊牆均畫有佛像,故稱千佛廊院。在千佛廊院的南側,有一個院落,院內有寺院管理機構用房、庫房、廚房等。千佛廊院周圍的建築,除大門及南側院是兩層的建築外,其餘均是三層建築。院周底層的建築全為各種庫房。第二層,大門上面是三界殿,三界殿南面是下拉章(供班禪、攝政王使用);院南面是埃旺姆殿;院北是拉恰列空(原噶廈政府的財政局)及其庫房。第三層,北面是上拉章,即達賴拉章,傳昭法會期間達賴即居此。

後部的覺康主殿是四層建築,中間部分原來是天井,後來立長柱,上蓋屋頂而成為經堂。天井四周的建築有外廊,一、二層前廊的簷下有人面獅身木雕。東面的殿堂內部空間直貫二層,在第二層中部也有部分空間與第三層相通。院週一、二、三層的四周均是佛殿,在東南角和西北角有樓梯間通往上下各層。第四層,四面中部各有一座歇山式金頂,四角各有一座方形小神殿,其他均為屋頂平臺。

在覺康主殿東、南、北三面外牆上,有一圈廊作為轉經道,廊外三面有狹窄的天井,天井外有兩層建築(有人稱它是主殿外的“群房”)。

大昭寺內有“文成公主進藏圖”、“大昭寺修建圖”等具有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著名壁畫,有釋迦牟尼鍍金佛像和松贊干布、文成公主、遲尊公主等塑像。寺前有823年立的刻有藏漢兩種文字的唐蕃甥舅會盟碑。

大昭寺歷經數百年的擴建,形成了一座統一完美的大建築群。在發展中,它一直注意保存原有殿堂,在原有殿堂的週邊增建較低矮的建築。同時增加主殿的層數,把主殿增加至三層,將外牆做成傳統的邊瑪簷牆,在主殿頂上加建金頂,以突出其地位。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