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包頭清真大寺》
*《三江馬胖鼓樓》
*【照片】永吉烏拉街"後府"腳子墻迎風石漢白玉雕飾
*《澳門里弄民居》
*《天津孟恩遠祠堂》
*《通道黃土普修橋》
*《榕江車寨鼓樓》
*《長清靈岩寺墓塔林》
*《庫車默拉納額什丁瑪紮》
*《揚州普哈丁墓》
*《靈壽幽居寺塔》
*《通道坪坦陽爛鼓樓》
*《唐華清宮遺址》
*《太谷青龍寨遷善莊》
*《長沙天心閣》
《西漢長安城遺址》  Ruins of Chang^an City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西漢長安城遺址

長安是西漢王朝的京城,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座大都城。西長安城在今西安市區西北數公里處
,有殘存的城垣和城門,面積為35.8平方公里。西漢長安城是以大片秦宮為基礎,按規劃逐步建築起來的。

漢高祖七年(西元前200年)修建了以未央宮為主體的一區宮城,同時修建了東闕、北闕、武 庫、太倉等。軍匠出身的工師陽城延因主持修建而留名史冊。今未央宮前殿的高臺遺址尚存 ,是西漢長安城遺址最明顯的地面標誌,前殿的修建充分利用了天然地形。

《史記》記載:“(孝惠)三年方築長安城,四年就半,五年六年城就。”此次築城基本奠定了城的規模和整體輪廊。至漢武帝時,社會經濟走向繁榮,於是宮室建築日廣,城區內宮殿密佈,其規模亦“超秦逾舊”。“披三條之廣路,立十二之通門,……內則街衢洞達,閭閻且千。”西漢長安城毀於西漢末年戰火。

經過對西漢長安城三十餘年的考古發掘,為研究中國古代城建提供了第一手可靠資料。西漢長安城共有十二門,東出南頭第一門“霸城門”,東出第二門“清明門”,東出北頭第一門“宣平門”,南出東頭第一門“覆盎門”,南出第二門“安門”,南出第三門“西安門”;西出南頭第一門“章城門”,西出第二門“直城門,西出北頭第一門“雍門”;北出東頭第一門“洛城門”,北出第二門“廚城門”,北出西頭第一門“橫門”。至於形制,都是一門三道,門洞寬平均8米,除去列柱所占位置,淨寬6米。在霸城門內還發現漢代車軌寬度,“撤距”為1.5米,這裏以標準車軌寬度作為門道設計的度量尺寸,足見規劃設計的進步。門洞內周邊密佈列柱,上面支起同樣密排的木梁,以承托城門樓。

現存的東面城垣走勢最直,全長約6公里,南垣一線亦比較完整。殘存的夯土城體,土質良好,夯工堅實,堅硬程度略同於一般磚牆。西漢長安城地勢,東南最高,西北低平,向渭河之濱傾斜。未央宮居高處,商市則地處接近渭河渡口的低處。

另外,西漢長安城有了較好的供水系統,包括河渠、人工湖,城市供水的水源地三個方面。
利用水庫為城市供水是個重要的發展。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