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Database error: your query error
MySQL Error: 1030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  Big Wild Goose Pagoda at Benevolence and Blessing Temple, Xi^an
‧所屬分類= 古蹟的地區分類 > 陝西 || 古蹟的類型分類 >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

大雁塔位於西安市慈恩寺的西院,建於652年,當時的塔具西域風格,但僅存五十年左右。唐長安年間(701~704年),按中原一帶流行的佛塔形制重建。唐以降,各代屢有維修,但都保持原貌和風格。現今的慈恩寺大雁塔屬典型的樓閣式塔,平面正方形,塔體內外均作七層,外觀呈四角方錐體。塔高60.31米,底邊長25米,下有高4.2米、底邊45米×48米的台座相托。塔體為磚構,其高寬適度地逐層遞減,在裝飾上極盡模仿木結構建築之能事,各層皆置疊澀出簷,間以兩層菱角牙子。開間以隱起磚柱劃分,塔的下兩層分為九間,中間兩層分作七間,上三層收成五間。各層四面正中均辟券門,柱端置隱起的櫨斗、闌額等仿木結構構件。頂部仍以疊澀作法,收頂處置葫蘆寶刹,用鐵鏈牽至四角固定。塔底層壁厚9米,七層壁厚4.10米,塔內上下貫通,呈空筒狀,在與外簷相對處亦用疊澀作法,承擔地坪板,其間構有木質扶梯,可盤旋而上,登高眺遠。大雁塔的營建採用唐代慣用的“順磚錯口砌”的砌磚方式,灰縫以純黃土為泥漿,土質細膩綿軟,用磚以條磚居多,尺寸一般為35釐米×18釐米×6釐米,磚的一面模印繩紋。疊澀誇簷部位放置有對稱的鐵條,並縱向伸入塔體內。鐵條厚3釐米,高5釐米。放置鐵條對增強建築的整體性和磚砌體的抗拉能力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另外各層寬度收縮比大,形成底面積大,重心穩的態勢,基座墩厚寬博,底層塔壁面積竟為塔室面積的十四倍,這也是該塔不倒的重要原因。塔在明萬厲三十二年(1604年)始進行大修,修復了被震毀的塔刹,通體包砌了殘破的補壁,包層厚約60釐米,用磚一皮半,磚尺寸為38釐米×19釐米×7釐米,磚面無紋飾,灰縫用白灰黃土合成漿。寧熙寧時被燒毀的塔內扶梯也得到了修復。從整個塔的外壁觀察,四壁用磚尺寸統一,磚色一致,通體磨磚對縫,縫寬2毫米左右,塔體棱角分明。明代的整修極少改變唐塔風格,隱直的柱、鬥、額枋等壁面裝飾保持唐代的風格,疊澀塔簷與唐時作法毫無二致,上下線道作直線疊澀挑出,截面向內微凹,就連接下部的兩層菱角牙子,也完全模仿包在內層的唐時作法。明代還在二、三層疊澀磚簷處夾放有木筋,這些木筋大都呈水準等距離排列,外露截面與磚取齊,這樣有利於明代包層與原塔體的銜接。塔中最珍貴的文物是底層四門楣上的石刻和南面券門兩側的碑石,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珍貴資料。

 存入<我的古蹟檔案夾>    查看<我的古蹟檔案夾>     列印     上一筆    下一筆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