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永昌鐘樓閣》 Drum Tower of Yongchang

永昌鐘鼓樓坐落在永昌城中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落成,是明清兩代向全城擊鼓報時之處。

樓分樓體和台基兩部分,通高24.5米。樓體為兩層三簷、重簷盝頂式建築。平面呈正方形,底層面闊、進深各三間,俗叫三轉五。樓內置直徑1.6米的整張牛皮蒙面更鼓一隻,樓南側簷下置鑄鐵大鐘一口,鐘口直徑1.1米,高1.35米。這種置鐘、鼓于一樓的做法實乃罕見。

台基為夯土版築包磚,邊寬22米,周長88米,高8米。台基四面開拱洞,通達四街。

永昌鐘鼓樓集漢族、黨項族、蒙古族等建築風格於一體。其一,從藝術造型看,形體是由屋頂、木構架、台基三大部分構成,沿襲了漢朝的做法,是我國民族建築風格的主要特徵之一。其二,從平面佈局看,鐘鼓樓設在全城正中,掌管全城作息和夜禁時刻,是元朝的制度,蒙古族建築的佈局手法,置鐘、鼓于一樓,與宋、金、明、清時期一城之內“鼓樓在東,鐘樓在西”的形制截然不同,它雖然建于明朝,卻繼承沿用了元朝蒙古族的傳統。其三,從建築形式看,盝頂式屋頂是元朝蒙古式屋頂,在元朝常見的幾種屋頂有八角攢尖頂,盝頂、盔頂、穹窿頂等,盝頂是元朝宮廷建築中盛行的屋頂形式之一。這種盝頂式屋頂在元朝前未曾有過,明初,元朝宮殿多被拆除,現存實物幾乎絕跡,唯獨永昌鐘鼓樓綠色琉璃瓦盝頂式屋頂保存至今。在盝頂上加一個八卦寶頂,迎合了明朝時代的習俗,突出了民間盛行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說。其四,從細部裝修看,圍檻系西夏建築風格,它共分三格:扶手下,上一空格,中有墊墩;中間一小格,用木板裝實,刻有卷草花紋圖案;下一大格,也用木板裝實,刻有降幕雲圖案,全系西夏宮廷建築風格。其五,從油漆彩畫看,柱、門窗為深朱紅色,斗栱青綠間色,即藍升斗間以綠昂栱,綠升斗間以藍昂栱,分別以三青三綠及綠華退暈,墨線壓老。斗栱板,面塗紅底,畫藍綠火焰三寶珠,均為典型的明式鏇子彩畫。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