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循化撒拉族民居》  Dwellings of Salar Nationality inXunhua

循化民居

撒拉族在歷史上稱“撒拉爾”、“薩拉兒”、“撒喇”、“沙刺兒”,主要聚居在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以及與它毗鄰的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鄉和甘肅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的大河家鄉,與漢、藏、回等民族一直保持著友好往來。

宗教與撒拉族民居佈局
撒拉族是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他們居住的村落都建有清真寺。村落中最高、最醒目的建築是清真寺內的喚醒樓,最大、最華麗的建築是清真寺的禮拜殿,它清潔肅靜,坐向麥加,殿內有植物、文字花紋等雕飾。在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境內建有大小清真寺七十多座,拱北十二座。其中街子清真大寺的歷史最為悠久,氣勢雄偉,規模也最大,它是青海第二大伊斯蘭寺院。原寺院為漢式建築,在一場大火中毀壞,後於1983年重建。

撒拉人的村落以清真寺為中心進行民居建築佈局,並嚴格遵守伊斯蘭教的宗教制度,實行念、拜、齋、課、朝五項功修。朝拜時男性去寺院、女性在家進行。就每一莊窠而言,其各房間按使用功能,嚴格遵守著宗教方位,由於朝拜面向西方,因此,嚴禁在住人房屋的西面佈置不潔淨的房舍,如茅廁、牲畜棚等。

習俗與民居
撒拉族的習俗和習慣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又受特定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影響。因此,他們的民居同周圍其他民族的民居有相似之處,但又保持了自身的特點和獨特的建築風格。撒拉族以小麥、青稞為主食,形式有饅頭、麵條、面片以及散飯、攪團、油香、饊子、餛鍋饃等,花樣很多,因此廚房對撒拉族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操作場所,故有其特定的位置和一定的空間,灶具佈置均按習慣放置。撒拉族人喜愛清潔,按宗教的要求和生活習慣,有淨身的習俗,所以淨身房對撒拉族來說是一個必需的輔助用房。種植花卉也是撒拉族人的喜好,他們的莊窠乾淨、華麗,每戶莊窠中間都留有一空間做花壇,種植各種花卉,使庭院更富有情趣。

撒拉族民居的裝飾裝修,不施重彩,保持木之本色,處處體現著“清”。又因該民族不敬任何偶像,故而在雕刻中多用花卉、花紋做圖案。按伊斯蘭教不用“回頭之水”的習俗,其房屋均建於一定高度的台基上,一則使室內外排水有一高差,二則使人站在高臺之上用水淋洗物品和手,可使水自然流走而不汙濺身體。循化是水果之鄉,水果的儲存是撒拉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因此,每一民居中果窖是必須有的地下建築。

民居的社會性
撒拉族有著特有的家族組織和基層社會組織。“阿格乃”是以父系血緣為基礎的近親組織,由兩戶至十多戶組成。若干個“阿格乃”又組成一個“孔木散”,撒拉人稱之為一個“根子”,以後發展成地緣組織。
撒拉族聚族而居,按“孔木散”自成區域。在歷史上,一個“孔木散”是一個宗教活動單位(每一個“孔木散”選一名學董,組成“學董會”,負責經管清真寺院財產、徵收學糧和宗教費用)。按照撒拉人的習慣,兒子成家之後都必須分家另立門戶,搬出父母的莊窠而另建自己的莊窠。一般父母隨最小的兒子共同生活,一直同住一莊窠。一般血緣親近的親族都住在同一區域,構成村落。可見,他們的民居是以清真寺為中心而成“群”佈置,而各莊窠之間有著“族”的聯繫。

莊窠形式
撒拉族莊窠是以戶為單元,用4~5米高、近1米厚的版築黃土牆包圍著內部房屋構成,平面呈方形或近方形,占地一般在300平方米以上。從外觀之,黃土夯就的莊窠牆不加粉飾,土的本色與土的質感是那樣的自然,與周圍的群山、流經的黃河,以及撒拉人棲息的黃土地協調地融為一體,充分顯示著高原粗獷、純樸的氣息。而由無數個莊窠組成的莊窠“群”無論在建築尺度還是在色彩、風格上都格外地協調統一。

莊窠內,沿莊窠牆內四面或三面佈置房屋,有的沿兩面佈置房屋,多為三間一組,亦有四間一組。房屋為土木結構,樑柱承重,磚坯牆圍護。莊窠牆一般高出屋面,牆面上不開窗。在莊窠的東南角開設大門,大門入口形式很豐富,有南方的園林風味,又有北方宅院的入口形式,比如由門樓、門道和院內的月亮門相連,構成頗有園林風味的入口;有的由門樓入口,正對入口處設漢式照壁,轉折進入院內;也有的設前院拐入宅院。在入口與房屋之間,用鋪有磚、石的小徑相連接或由花壇限定的小徑為引導,人由此進入庭院內。不論採用哪種入口方式,都做到了不使庭院直接暴露於外,並在入口與庭院之間形成一個光感、聲音和方向轉折的空間,從而減少了外界對莊窠內的干擾。高大、封閉的莊窠牆,不僅具有防風沙、防寒的功能,還具有安全防範的功能。

各莊窠都是以庭院為核心,以堂屋(上房)為主體進行環境佈置的。沿莊窠牆佈置的房屋,屋面均向院內傾斜,為單坡式草泥屋面。屋面的坡度不大,一般在3~5度,形成自然排水。
在林木豐富的孟達區,撒拉人民居多為二層,屋面高於莊窠牆。根據家庭成員的多少和經濟狀況,撒拉人採用用地面積經濟、使用方便、交通便利、採光合理的類似於北方四合院或三合院的佈局形成,將房屋沿莊窠牆佈置,並緊貼于莊窠牆,從而在莊窠中間形成一庭院空間。庭院中建有花壇,種植花卉和果樹,把院內裝點得十分美麗雅致,充滿了生活氣息,居住環境幽雅安靜。同時,這一空間也是家人不出院門的室外活動場地。

莊窠的四角是以獨立角房連接著四邊的房屋,這種連接方式構成的四合(三合)院不同於北方的四合院,四邊房屋用四合頭的方式相連接。各個角房按其所在方位,有著不同的使用功能,主要用作生活輔助用房,如廚房、柴房、淨身房、庫房、茅廁和牲畜棚等。角房的屋面則向一角傾斜,便於排水。莊窠內的房屋均設簷廊,用作各房之間聯繫的交通通道,與角房之間往往採用門洞相連接。所有建築都建在高出院內地面40釐米左右的台基上,在台基底部設有排水溝。台基或以磚、毛石做面,或用水泥抹面,在每一房屋的入口處設有踏步。此台一方面限定了庭院的空間,另一方面也供室內向外排水(淨身房)之用。同時,人站在臺上洗手或沖洗其他東西時也很方便、舒適、衛生,這種自然排水系統符合該民族習俗。

單體建築形式及功能
(1) 北房。是撒拉族莊窠中的主要建築,為傳統的“虎抱頭”(“凹”形平面)單層建築。它坐北朝南,以其獨特的建築形式,區別于莊窠內的其他建築,在完全由單層建築組成的莊窠中,其體量高大於其他建築。它三面為生土牆,在簷面暴露的生土牆面均用灰色磚裱砌,傳統民居的簷部全為木裝修。
在現今新建築中,由於新材料的應用,其簷部亦有用磚裱面,或以石灰、水泥、水刷石等手法裝修裝飾其簷面的,但建築仍用傳統的“虎抱頭”形式。
北房也是撒拉人長輩的居室,正中的堂屋是接待賓客和舉辦家庭婚喪大事的場所,它是一個具備多種功能的房間。在堂屋的中牆上掛有阿文字畫和掛毯,下設台案和方桌,室內乾淨整齊。開間為三間或四間,進深二間,室內貫通,通常不做任何隔斷,形成高空間,頂部有的吊棚頂,材料多用木板、石膏板和厚實的紙。從平面上看,“虎抱頭”系兩明一暗的平面形式。兩明間凸出部分形成兩個半封閉的廂房,開間進深多為一間,室內不封閉,並設火炕與凸出部分取齊。在朝南的正面與東西兩內側均設大面積支摘窗和扇窗,且採用低窗。室外的這一部分採用短屋簷,最大限度地獲取陽光。窗下的炕終年保持明亮,在寒冷季節,火炕便是家庭活動的地方,又可從低窗直接觀察室外的環境。房屋立面的傳統做法是全部用木構件裝修,在一些採用新型建築材料的新民居中,這一部分的牆面也有用磚砌、水泥抹面的,但同樣也在正側兩面設窗。
“虎抱頭”中間凹進部分的開間為一間或兩間,在屋前形成一塊上有頂、下有平臺的室外空間,該處與室內用(扇門分隔,與庭院用踏步相連,將所有(扇門打開,此空間擴大與堂屋相連,形成連續空間,便於舉行各種活動和儀式。平時這一室外空間也是一塊極好的陽光地和避雨地。通過凸出部分東西兩內側的低窗,還可以和室內炕上活動的人直接交流對話,從而使人身在室外,但卻有一種圍合感。因此這裏是廂房、堂屋、庭院、簷廊的過渡空間。
整個北房分為居住用的廂和起居用的堂,廂在室內不做封閉,這一特點是撒拉族民居不同于青海東部其他民族而具有的獨特之處。

(2) 東房、西房。是莊窠中沿東莊窠牆和西莊窠牆佈置的房屋,平面多採用“—”形或“L”形。屋前也均設簷廊,由於西房的朝向與位置要比東房好,因此大多數莊窠西房的修建十分講究,傳統做法是簷部用木構件裝飾裝修,新建築中也有用磚石裝修的。
在人口較多或生活條件好的人家,也常見把東房或西房修建成二層建築,簷柱和金柱通高,全為木柱,上下都設簷廊。

(3) 淨身房(浴室)。淨身是撒拉族的生活習慣,也是宗教要求,凡禮拜、婚喪、節慶、遠行時均需淨身。淨身房常設於居室一側或與居室連通的角房中,內設土法制做的吊桶等淋浴用具和排水地漏。

(4) 廚房。一般設在莊窠的西北角房中,面積較大,內設灶台、面案、面櫃和碗櫃等傢俱和設施,其佈置整潔有序,使用方便。由庭院進入廚房之間,常設一小天井作為空間過渡,也可改善廚房的採光和通風條件。小天井內多設有手壓式水井和排水池。居室火炕的炕洞也開在天井內,這一方式既保護了居室立面裝飾效果的完整,又為出灰和加火提供了方便。
在人口多的人家,亦有將這一角房建成兩層,一般樓上住人,樓下作廚房。

(5) 南房和果窖。南房通常建成半開敞式建築,房上有頂,下有台,但不封閉,是撒拉農家晾曬物品的理想之處。果窖多建于南房的地下,在南房的台基上設果窖入口,基台簷處設有果窖通風口。

(6) 茅廁、牲畜棚。西面是撒拉人禮拜真主所在的方位,撒拉人禮拜時要面向西方,婦女多在家中做五功。因此,在撒拉人的莊窠中,茅廁和牲畜棚的位置是很有講究的,在完整的莊窠中,它們的位置設在東南角房中。當莊窠內東面未建住人居室時,亦有將茅廁和牲畜棚設在西南角房中的,但極少有這樣做的。

裝飾裝修
撒拉族民居的建築裝飾裝修十分精美、講究,尤其在建築的簷部。傳統民居中全用木構件進行裝修,立面的山牆出頭處和牆裙也多用磚裱面。當進入撒拉人的莊窠,便可以看到,在其單體建築的門楣、懸板、上樑、窗扇、一杆旗、花板、大小邊瑪、杆、鵓鴿頭、吊珠、花墩、馬頭牆、壁櫃等構件上都雕有花紋,木構件表面不施色,以木本色為主,並塗清漆做保護。所有木、磚雕刻手法細膩精湛,浮雕、透雕均有,堪稱一絕。木、磚雕圖案內容豐富,是撒拉人在漫長的生產、生活實踐中觀察到的自然現象的昇華。其雕刻藝術除受伊斯蘭教及本民族傳統心理的影響外,也接受了周圍民族的一些觀念和文化,增補了撒拉族人的傳統意識和藝術,形成了自已的建築裝修藝術風格。

撒拉人喜愛花卉,因此其構件雕刻常以花卉為題材,牡丹、蓮花、梅花、水果、農作物等為常見的雕刻內容,以此象徵美好、喜慶、五穀豐登。在一些新建民居的裝飾構件中也有以龍、鳳、鳥為題材作雕刻圖案的。所有的雕刻圖案並不刻意追求對稱,而是根據建築裝修構件的形狀和所處部位的需求而構圖,創作不落俗套。每一建築裝飾構件均可獨立構成畫面。對稱設置的構件,雕刻圖案亦不一一對稱。各種圖案裝飾性強,神形兼備,寄託和表達了撒拉族人民對生活的美好嚮往。

另一種用“S”、“の”等線條相反相成、相互組合平移、延伸構成的圖案,是撒拉族民居裝修雕刻的又一種手法,這類圖案條理清晰,線條流利舒暢,節奏感極強,主要見於大小邊瑪、橫板、雀替和門窗等構件上。圖案以線條左右相傾,形成帶狀畫面。“S”線、直線、弧線並用,既變化又統一,既對立又和諧,畫面似雲似浪,巧妙自如,自成氣韻。還有的用排比手法,將“S”線與直線結合構圖,如同席紋,既有強烈的規律,又圓潤靈活,十分耐看,加上其粗細、疏密、虛實的對比,更顯得變化多端。這一類圖案主要用於窗構件和一些裝飾構件上。
另外,莊窠的大門也是撒拉族民居中的裝修重點。撒拉人無論貧富,對入口的門樓裝修都很講究。大門的木構件也均雕有美麗的圖案,在門墩正面和門洞內側局部還嵌有磚雕,使大門顯得精美豪華,與高大、粗樸的土夯牆形成強烈的反差,對比十分突出。

綜上所述,撒拉族民居建築在組合、佈局方面帶有明顯的社會性、民族性和宗教性,充分體現了撒拉族人民在處理空間與形式方面所具有的豐富的傳統經驗。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與其他民族的交流交往,他們接受了一些異族觀念和新興的構造作法,加上材料的更新,創造了與其他民族既有相似,又有自身特點的建築藝術風格。他們融匯了傳統、民族和地方特色,保持著本民族建築傳統佈局。隨著經濟水準的提高和新材料的出現,該民族民居在窗的形式、牆面所用材料乃至構造作法都有了較大的發展和變化。比如支摘窗變平推窗;玻璃的應用代替了窗紙;磚石、水刷石牆面等的應用;用吊頂、粉飾進行內裝修等,這些都帶有現代文化意蘊。在充分利用太陽能的今天,撒拉族居民普遍使用了太陽灶。所有這些,使他們的莊窠有別於其他民族的莊窠,而有獨特的風格,且不乏現代氣息。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