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 圖片
《塔爾寺》  Ta^er Monastery

塔爾寺

塔爾寺位於湟中縣魯沙爾鎮境內,歷經四百餘年,從始建、擴建、重建到現在,保存完好的建築尚有:宗喀巴紀念塔殿(大金瓦殿)、彌勒佛殿(顯康)、大昭殿(覺康)、長壽佛殿(小花寺)、護法神殿(小金瓦殿)、三世達賴靈塔殿、九間殿、夏日經堂、大經堂、轉輪經殿和祈禱筒殿等十幾座殿堂;密宗學院、顯宗學院、天文學院、醫宗學院四大學院;活佛公署建築十八處;班禪行宮、印經院、社火院、八寶塔、金剛亭及阿卡住室等四十餘座。整個寺院占地8.5萬多平方米,共有十八個建築群體。

塔爾寺總體佈局是根據宗教教義和寺院建築內容所需,兼收民間莊窠、北方園林等特徵而形成的,它依山沿溝結合自然地形建造,群體中有群體,中心中有中心,體量有大有小,迂回轉折,左右延伸多變,院落大小不一,不是挖溝填方,而是順其自然地勢自由佈局,形成一個多層次錯落的建築群體。寺院無圍牆設置,僅以佛道為界,使整個寺院置於大自然的山林水秀之中。
塔爾寺地形南高北低,最高處建築群密宗學院海拔2 750米,最低處建築群八寶塔海拔2 660米,南北全長620米,高差90米,形成一條“街景”。

八寶塔及護法神殿是寺院入口處的建築群。八寶塔位於廣場中心,一字排列,頗為壯觀;護法神殿是典型的漢藏相結合的建築代表作之一,卷棚式,歇山金屋頂,蜈蚣牆面,與白色八寶塔相互襯托,形成塔爾寺特有的景觀。建築群體中最為突出的是宗喀巴紀念塔殿,它是十八個建築群中最大的一個,左右分設大昭殿、彌勒佛殿,從對比中更加突出宗喀巴紀念塔殿的金頂屋面。它的前面為平屋面大經堂,形成平、坡屋面對比,使漢藏建築藝術融為一體。令人注目的是金頂屋面和平頂屋面上金碧輝煌的大型裝飾互相呼應,蔚為壯觀。

塔爾寺的塔分佈在寺院各處,如入口廣場的八寶塔,各院入口的門塔,沿溝壑而設的大平塔、菩提塔、鎮山塔等。它們的形狀尺度各異,豐富了塔爾寺建築群體的內容及空間輪廓線。塔爾寺的裝修,如柱式、梁枋、鬥(、屋頂、吊頂、牆面等,均有嚴格的法式和制度。

(1) 柱式。按建築性質、宗教地位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形式,如圓柱、四楞柱、曼八楞柱及楞八楞柱等。柱身均為朱紅色,光彩奪目。柱頭多為方頭式楞八楞、鏈子蓮瓣和披肩雲頭、紙花圈子及凹龕梵文。
(2) 梁枋。主要由上下蓋板、間枋、鏈珠枋、蓮瓣枋、蜂窩枋組成。木雕精細,色彩絢麗。
(3) 鬥(。是一種建築裝飾構件,有大出挑作用,能增加建築物的宏偉與尊嚴。塔爾寺建築多用藏式柱式及漢式梁枋鬥(。
(4) 屋頂。主要有歇山、硬山、“人”形頂及平坡頂相結合等形式。
(5) 吊頂。用彩綢或色布作成方形或矩形佈陣,作工精美,高貴、絢麗、豪華。
(6) 牆面。外牆面裝修按藏式殿堂手法,就地取材,穩重大方。一般分三段,即牆基勒腳、牆身、女兒牆。牆體多用磚和土坯砌築,刷以大紅或大白顏色。
(7) 磚雕。塔爾寺磚雕甚多,作法以“河洲磚雕”藝術為主,可分為浮雕、透空雕、陽雕和陰雕四種,多用於門飾、窗眉、走廊、照壁、牆面、磚垛等處。
(8) 建築色彩與彩畫。色彩基本以黃、紅、綠、藍、白為主,其含意是黃為黃土(黃土高原)、紅為太陽(陽光普照)、綠為草地(綠色草地)、藍為藍天(晴空萬里)、白為太空(白雲似海) 。以黃為貴, 代表莊嚴, 紅為精神振奮, 綠為輕鬆愉快, 黑、棕為樸素大方。
塔爾寺有“三絕”,即油塑(酥油花)、壁畫和堆繡。
(1) 油塑。在牛乳中精煉分離出來的一種潔白油脂中加入各種顏料調製,塑成各式花朵、人物、山水、飛禽走獸、亭臺樓閣等。油塑在塔爾寺已有三百餘年歷史,多以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為題材, 色彩絢麗, 造型豐富, 立體感強。
(2) 壁畫。可分為三類,即布面畫、牆壁畫、木板畫。多取材於佛經所述的神話故事。表現形式有宗教畫、風俗畫、連環畫等,多用對比手法。
(3) 堆繡。是一種手工藝品,近似浮雕而又別於浮雕。寺院把堆繡佛像視為珍寶。它是按人物實際衣著用錦緞繡成不同姿態的人物後,再組合起來,構成多幅巨型畫卷,十分壯觀。1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