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庫車民居》  Dwellings in Kuqa

庫車民居

庫車地區古稱龜茲,歷來和中原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方面都有著親密的聯繫。歷代都有不少中原官吏和漢人來到龜茲,帶來了中原的先進文化。其中一些建築工匠在這裏建造的漢式房屋及有關的建築技術影響深遠。從古老的各類建築遺址裏以及今日仍存的大量建築中,都能看到漢文化的影響,有許多漢式作法已被融進當地的建築裏,成為當地建築風格的組成部分。

龜茲立國甚早,有著古老的傳統文化。就建築而論,古老的阿以旺式民居早已是古樓蘭、龜茲、於闐、疏勒等國的傳統居住形式。龜茲地處古絲綢之路的中路交通要道,中外經濟貿易、文化的交流,佛教文化、伊斯蘭文化先後的傳入,都給龜茲文化帶來新的內涵,因此,地處新疆中部的龜茲民居具有融匯各路文化的特色。即既有阿以旺式和米瑪哈那式的綜合組合,又有漢式建築風格的滲透融匯。其作法是:

(1) 阿以旺廳和以米瑪哈那生活單元組成的庭院毗聯。阿以旺廳僅配廚房,單獨成套,平時待客,喜慶佳節時是男賓們宴請和高歌彈唱之地,女賓則在由米瑪哈那式單元組成的庭院裏的房間內接待。
(2) 阿以旺廳作為大客廳單獨設立,或兩個阿以旺廳相鄰設置,中間用木棱花隔斷分割開。其中,一個阿以旺廳仍保持綜合性功能;另一個阿以旺廳作為客廳使用。佳節待客,男、女分別安置在兩個阿以旺廳中。
(3) 阿以旺廳大致保持原有形式,中部設高側採光。廊不寬,不兼做夜宿,周圍的房間不是沙拉依配套形式,而是類似米瑪哈那式的房間和單間、套間房屋。
(4) 吸收漢族大型民居裏設戲臺的作法,結合維吾爾族不演戲而是歌唱跳舞的特點,創造了一種大敞廳建築和庭院組合在一起。這種敞廳是龜茲民居獨有的形式。敞廳平面呈“凹”形,三面圍廊,一面敞開。三面圍廊均高起,圍合的中部空間寬大,蓋有頂。梁坊、天花裝飾豪華,地鋪木板或方磚。敞廳面向河濱或大果園,平日可納涼、待客,夏季可夜宿,佳節喜慶之日則為欣賞音樂、縱情歌舞的專用場地。
(5) 用幾組米瑪哈那式生活單元組合庭院,但比較對稱規整,不像喀什那樣靈活自由。有的 庭院入口門廳,也像漢族樣式的一樣設置木板屏風。
(6) 用米瑪哈那式生活單元組合庭院,以一組為重點,採用典型的米瑪哈那式房間配置,但尺度大,裝飾講究。其他房間根據功能需要隨地形佈局,尺度小。
(7) 庭院佈局有意識地安排婦女的生活庭院,每逢佳節待賓時,均能做到男、女賓客分別設宴接待。
(8) 幾組阿以旺式的建築組合在一起,一組仍保持與沙拉依式的生活單元組合,其餘的並非按阿以旺傳統形制安排,而是根據住戶需要任意設置。
(9) 庭院的組合形式有內向性封閉形式、半開敞性的前後庭院形式兩種。前後院的房間,兩面側牆均開側窗。內向性封閉形式多呈四合院。
(10) 庭院面積多在30平方米左右,房屋多為一層,兩層很少。主房屋方位隨地形而設,多正對正門入口,房前設廊。
(11) 採暖方式有維吾爾傳統的壁爐、中原傳來的火炕、歐洲傳來的毛爐。
(12) 廁所為旱廁,蹲位架下放幹散土吸水,設於地面層的庭院一隅或果園一角。
(13) 柱式、花飾紋樣、雕刻、彩畫等多吸收漢式作法,或將漢式作法融於其中。
(14) 凡占地大的民居都喜歡建果園,種植葡萄、桃、蘋果、香梨等。果園裏設夏廚房,並在樹蔭下安放大木床或大土炕,炕台上鋪氈、毯,作為夏季日常生活、進餐、待客和夜宿時用。
(15) 米瑪哈那的室內佈局和喀什的近似,但門前多數不設沐浴滲水坑,室內的壁龕比較大,石膏花沒有喀什的那樣密、多,天棚採用小密梁者,梁上不做很密的木雕刻花紋,喜用木板平頂粘花裝飾吊頂。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