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蒙古族建築-民居》 DWELLINGS

新疆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州,特克斯、昭蘇、烏蘇、額敏、布林津、阿勒泰、巴里坤、吉木薩爾、烏魯木齊等地也有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近代有部分兼營農業或轉向農業。

蒙古包是蒙古族遊牧居民最常見的居住形式,是一種呈圓柱錐體外觀造型的輕便建築。其結構由兩大部分組成,即骨架和毛氈。骨架又分柵欄、支撐杆、頂部圈和雙扇門,另外還有圍席。毛氈分圍氈、蓋氈、頂蓋氈和門簾氈,近代還有帆布罩。另外還有各種寬度、厚度的毛織繩索。骨架用紅柳、河柳木製作,柔軟結實。圍席是以芨芨草用毛線編織成的。各種毛氈用羊毛擀制而成。繩索是用各色羊毛、駱駝毛加工成毛線後再編織而成。帆布罩是按蒙古包的大小製作的,外表還有各種圖案花飾。

蒙古包的規模分四個等級,即十部架、八部架、六部架和簡易型。一般家庭採用後兩種,人口多而又富裕的採用八部架,特別富裕的才用十部架。傳說古時用於王宮、貴族和軍事會議、宗教性質的蒙古包很大,有的在中部設有立柱。

蒙古包的室內淨高為2.8~3.6米(屋頂架下皮),圍架棚高1.3~1.5米,室內平面直徑為4.6~5.2米。部架多、內徑大的相對高一些,但圍欄並不增高太多,這是因柵欄和支撐杆過長不利於運動的緣故。

室內地面大部分鋪設氈毯,二至三層,氈毯呈扇形或矩形。室內在中央和入口部位留有土地面,中部挖灶,架設三角架或放火爐做飯、燒茶。近門的地面起著走廊的功能。

蒙古包的門朝向陽光處,門對面是室內陳設最好的位置,在箱架上放箱子、被褥、衣物等,並用繡花布罩簾蓋上。這個方位也是長輩和客人就坐的地方。左右兩側放床,就寢時用掛簾分隔。門的右側放勞動工具、手搖縫紉機、馬具等,左側放炊具。

在一定範圍內遊牧的牧民,有的除使用蒙古包外,還在山區及草場裏建造一種外觀體形近似蒙古包的建築。這種建築有的是用山石和草泥疊砌而成;有的是用木材嵌疊而成。前者石疊牆,用樹幹樹枝做梁椽,平頂抹草泥鋪草皮,方形平面,多為夏季臨時使用;後者則是半定居或定居時用。如在阿勒泰哈那斯湖區,木材較多,民居用木料堆砌,平面呈方形或圓形,外觀體形近似蒙古包,內部裝飾也同蒙古包。其建築作法是將木頭兩面坎出平面,兩頭又做出槽口,用草泥疊砌,屋面抹草泥、鋪草皮,頂部留出天窗。這種木屋抗風暴、防雨雪、耐日曬,作法簡單,冬暖夏涼,是一種就地取材的固定式蒙古包。

隨著社會的發展,蒙古族有一部分人開始從事農業,隨之出現了半定居、定居的居住建築。定居的居住建築首先是效仿喇嘛宿舍,即一種呈一明兩暗帶外廊的平頂房屋,建築外形也像漢式。嗣後在和新疆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也效仿建造了不少民居。如王爺府,它既吸收了其他民族先進的建築技術和藝術,又保持了喇嘛教建築的風格,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