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Database error: your query error
MySQL Error: 1030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維吾爾族建築的裝修與裝飾》 
‧所屬分類= 古蹟的地區分類 > 新疆 || 古蹟的類型分類 > 民居

維吾爾族建築的裝修與裝飾豐富多采、技藝精湛,木格欞花門窗花飾、木雕刻花飾、磚飾、琉璃花飾、石膏花飾、彩畫、柱式等。風格別致,為我國建築裝修與裝飾藝術的一朵絢麗鮮花。

木格欞花門窗花飾

新疆古建築採用木格欞花裝飾歷史悠久,斯坦因在樓蘭古城的發掘中,已有木格欞花的做法,也就是說最晚在3~4世紀時已有了這種做法,為西方的羅馬式風格。木格欞花門窗在內地應用甚早,漢明器中的窗上就有斜格、套環、鎖紋等形式,它是中原建築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自漢朝以來,漢文化和建築技術對新疆建築影響巨大,木格欞花門窗逐步被維吾爾族建築吸收應用,從其現存的古建築情況看,凡是受漢文化影響大的地區,木格欞花應用都比較多。如和田

、墨玉、于田、莎車、庫車和吐魯番等地的門、窗、隔斷都喜用木格欞花,它已成為當地建築的典型特徵之一。但是,喀什地區應用並不太廣泛,北疆地區的維吾爾建築裏就更少見了。

維吾爾族的木格欞花圖案有方格步步綿、“”形回紋、冰紋、畫框式雙交四碗棱花……還有不少從中亞傳入的伊斯蘭圖案。于田、和田、莎車、吐魯番的木格欞花圖案紋樣接近中原風格,喀什的多為典型的中亞伊斯蘭風格,庫車的風格則介於兩者之間。且越古老的建築越近似漢族風格,年代近的則中亞伊斯蘭風格甚濃。維吾爾族建築的木格欞花門窗和隔斷的圖案豐富、構圖嚴謹,反映了羅馬文化、中原文化和中亞文化的交叉影響和相互融匯,但都是維吾爾族自己的風格。

木雕刻花飾

木雕刻花飾在新疆歷史悠久,斯坦因在古樓蘭遺址中就收集到不少建築物上的構件和木傢俱,它們上面都有十分精美的木雕刻花飾紋樣,其藝術風格明顯是古希臘、羅馬式,至少是3~4世紀即漢晉時期的作品。史樹青在《談新疆民豐尼雅遺址》中認為尼雅遺址裏建築樑柱上的雕刻裝飾“似受到大月支方面傳來的希臘藝術影響”。9世紀初,回鶻人西遷到新疆,也繼承和發揚了這一建築裝飾藝術。

維吾爾族的木雕刻裝飾手法有木刻、透雕、貼粘雕。

(1)

木刻。主要應用在梁、枋、天花板、牆上端臥梁的封板、門櫃、門扇、柱頭、柱身、柱裙等處,可以說凡能作木刻之處都喜歡採用。刀法有陰線刻、淺浮雕刻和綜合刻法。

取材不用動物圖案,僅用植物花卉、蔓藤卷草和幾何圖案。植物花紋有桃、杏、葡萄、石榴、桑、荷花、菊花等,幾何圖案喜用三角形、六角形、六邊形、五角形、五邊形、圓形、弧形以及幾種形體的交叉組合。

花飾以二方連續構成花帶,四方連續成幅組花形成圖案,並採用中斷、互換、交錯、重疊等手法取得構圖的韻律變化,紋樣自由靈活、圖案縝密、構圖嚴謹、主題突出,花卉果木均以圖案構圖,不作仿真形態,風格別致。

(2)

透雕。仍採用圖案構圖,不作仿真形態,主要應用於天棚排氣孔位、柱廊拱券的象眼處等,效果甚佳。

(3)

粘貼雕。維吾爾族所創,有些是把透空花飾圖案紋樣粘貼在平板上,形成淺浮雕狀;有些是將若干個形體飾件貼拼成某種造型,如做成立體的伊斯蘭拱券、天花藻井的線腳、簷部的某種裝飾帶、各種式樣的柱頭等,形態優美,風格獨特。

在維吾爾族現存的建築裏,古老者多採用陰線刻,且花紋滿布,呈木本色;嗣後線刻和淺浮雕混合採用,或單用淺浮雕,並有塗色;近代者則傾向於淺浮雕、粘貼雕,單色、多色並用。維吾爾族木雕刻在建築裏的許多部位或單獨使用,或和其他裝飾手段綜合使用,民族特色濃郁。

磚飾

磚飾,即用磚裝飾,有拼砌磚花裝飾、花紋面磚裝飾。

(1)

拼砌磚花。是用普通磚或異型磚拼砌圖案作裝飾。異型磚是特殊燒制的各種幾何形體的磚,用作拼砌幾何圖案或腰線、簷部線腳等。拼砌磚花常用於引人注目的部位,如清真寺宣禮塔與禮拜殿的台基側壁、外牆面、內牆上端、簷口等處,而且還和石膏花、琉璃面磚、彩畫等組合在一起,構成十分美麗的藝術效果。

(2)

花紋面磚。是在磚的表面刻印有凸起或凹下的花紋、圖案,花紋為植物花卉、草藤和幾何圖案,不作仿真雕刻。磚的尺寸一般薄而大,形狀有方形、長方形及其他形狀,用作拼砌花帶或進行組花,可單獨使用,也可和石膏花、彩畫等配合使用,裝飾部位與型磚相同。這種預製形式的花紋面磚施工簡便,裝飾效果好,是維吾爾族比較早採用的裝飾方法,也是維吾爾族建築藝術風格的特徵。

琉璃花飾

琉璃花飾主要用於清真寺門殿外立面、瑪紮墓祠大門、墓室的外裝修和墳墓的裝飾,品種有琉璃型磚、琉璃面磚兩類。



琉璃型磚。即為特殊形式的琉璃花飾磚,有的還透空,多作如意頭紋飾,有綠、藍、紫、群青等色。



琉璃面磚。有單色光面、單色壓花面、多色光面、多色繪花光面等。顏色有綠、藍、紫、黃、白、墨綠、群青、土紅等,多色常用白底色花、色底白花、多色花,以植物花卉、蔓藤卷草、幾何圖案和經文銘文等作題材。尺寸大小各異,形狀有方形、梯形、長方形、多邊形、弧形等,有時用於局部裝飾,有時則滿粘,還常和型磚花、石膏花、木刻雕花等組合。

石膏花飾

維吾爾族的裝飾藝術中最有成就者為石膏花裝飾,這在其古老的紀念性建築(墳墓)上已有體現,其紋樣構圖和雕刻技法不同於希臘、羅馬的淺浮雕藝術形象,以不仿真和圖案裝飾性強為主要特徵。石膏花飾有石膏花帶、石膏組花(成幅)、透空石膏組花等,潔白的石膏花圖案,無論是花卉、草藤或幾何圖形,都以圖案形態表現,按二方連續方式並列、重複、迴圈、交錯等手法構圖,應用粗細不同、起伏變化的花紋斷面,襯以底色,十分醒目,優美動人。底色分單色與多色,顏色有藍、綠、朱紅、土紅、赭、土黃、中黃、桔黃、墨綠、群青等,單色以藍、綠、土黃為多,多色一般選用三四種配合,形成熱烈、富麗、豪華、親切、清爽、雅致、肅穆、深沉等各種不同的氣氛。

(1)

石膏花帶。指在建築上作局部裝飾或組合圖案的花邊,作為花邊常搭配有幾何圖案的窄邊飾,但配合自然、主次分明。裝飾部位有建築物外牆、內牆的上端部,伊斯蘭拱券的景框、邊框,石膏組花(成幅)的景框等。

(2)

石膏組花。即用石膏做成的完整的成幅圖案,多以豎長方形框、方形框和尖拱形龕再外套豎長方形框為基本構圖框,中部滿布花紋圖案。花紋圖案有明確的中軸線,成對稱佈局,題材有牡丹、葵花、桃花、荷花、菊花、燈籠花、石榴、巴達木、葡萄、蔓藤、卷草等,常以某一題材為主題。以幾何圖案充滿畫面的也有,但為數不多。石膏組花多用於裝飾民居廊柱端壁、室內窗間牆及清真寺禮拜殿殿壁、瑪紮建築內壁等。另外還有一種石膏組花即燈圈,形狀有圓形、六邊形、六角形、五角形和多邊形,用於裝飾天棚吊頂。

(3)

透空石膏花組。即成幅的透空石膏圖案花紋,在一定尺寸範圍具有木格欞花和石膏花兩者的優點,因此它不僅用於室內裝飾,而且也且於室外。透空石膏組花採用經過處理的石膏製作,它耐熱抗凍、堅固結實,仍以植物花卉圖案和幾何圖案為題材。植物花卉圖案多用於室內,如民居客房裏的大壁龕裝飾、室內窗沿裝飾、大小壁龕的造型邊框裝飾等。它紋樣精細,壁薄,僅有3~5毫米厚,但很結實。室外以幾何圖案為主,花紋斷面比較簡單粗獷,以適應建築尺度的需要,自然也就解決了它的耐久性問題。空透的石膏花潔白細膩,典雅綺麗,在建築裝飾上,常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總之,維吾爾族的石膏花飾構圖獨特、圖案縝密、紋理流暢、圖案性強、裝飾效果佳,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

彩畫

彩畫裝飾在維吾爾族建築中應用甚早,也較普遍,清真寺、陵墓、大型民居均有使用。裝飾部位有牆面、穹窿頂、梁枋、天棚、簷部等處。題材有花卉、卷草、蔓藤、幾何圖案、經文銘文和山水風景等。

從構成的圖案看,有帶形圖案、成幅圖案和混合彩繪。帶形圖案,即採用二方連續甚至四方連續的植物花紋或幾何圖案構成的彩色花帶,多用於裝飾條形構件,如梁、枋、天棚線腳等;成幅圖案,即相對獨立完整的花草圖案、幾何圖案或銘文美術字,甚至風景山水畫等,多繪製在牆上的壁龕裏、梁枋彩畫的枋心(包袱)裏,以及天花、藻井、穹窿頂等主要部位;混合彩繪,即各種不同的花飾紋樣、幾何圖案的色塊構成的整體,用於裝飾柱頭、柱身、柱裙及天花藻井的各種線腳等。花卉、卷草、蔓藤等植物花紋的畫法有圖案形和仿真形。幾何圖案和經文銘文的畫法有三種,一是平塗色塊,色塊之間用色線勾輪廓,它應用廣、效果好;二是退暈,多用藍、紅、白作退暈色塊,用於枋心(包袱)、簷托、托梁及天花藻井等部位的風景畫裏;三是風景寫實,它用色單調,為近期出現的畫法。

維吾爾族彩畫圖案豐富,用色大膽、對比強烈、氣氛熱烈,其具體作法有:以色族相同色作底色對比基調,以與其相對的補色作花紋、圖案,中間色繪蔓藤卷草紋邊界,即用墨綠、深綠、青綠、綠、粉綠作底色對比基調,以朱紅、紅、桔黃、黃、白作花紋圖案,用淡黃、黃、白、黑、金、灰繪紋樣邊;以原色族、相鄰色和相對的補色作底色的色塊對比,繪以中間色和相對色花飾,中間色作花紋邊,如以紅、紫紅、綠、深綠、橙、桔黃、藍、群青、黑、銀灰相互作色塊對比,用淡黃、淺綠、粉紅、白等繪花紋;黃、白、黑、金、灰繪花紋邊;以複色和色作底色主調,用原色、重深色作色塊對比,中間色繪花飾邊紋,如以灰綠、土黃、粉綠、土紅、湖藍等作主調,用紅、綠、深綠、藍、群青、橙、桔黃、紫紅等作色塊對比。另外,大面積色塊對比的每個色相中,又以同族色作花紋,重點施以小面積的對比色或重深色。總之,維吾爾族彩畫色調強烈,既有主調又有陪襯,相同色、鄰階色、類似色、中差色、對比色的應用,色塊的大小、純度、冷暖、層次的處理都很秀美,既豐富多變又和諧統一,民族風格鮮明,是維吾爾族建築藝術風格的主要組成之一。

柱式

維吾爾族柱式是在原新疆傳統木柱式的基礎上,保持原來柱子在柱下部裝飾的特點,把柱下部完善成柱裙形式,將原無柱頭的柱式發展為有柱頭和無柱頭兩種形式,即小式無柱頭、大式有柱頭的形式。柱頭起初僅是在木柱本身材料上作鼓形、球形、倒方棱柱形、倒六棱柱形,近百年來,隨著木拼貼技術的發展,逐漸採用拼貼方式,將伊斯蘭拱券、鐘乳拱形態的配件組合成新型的柱頭。柱頭和托梁、雕刻花柱身、柱裙,再配以有簷托的簷部,構成維吾爾族建築柱式系統。在列柱群裏,柱頭、柱裙總體風格統一,而各個柱子的細部作法又各有差異,十分壯觀。近百年來,在維吾爾族的民居裏還興起一種柱間設半圓拱券作裝飾的柱頭形式,它豪華富麗,很受人喜愛。

 存入<我的古蹟檔案夾>    查看<我的古蹟檔案夾>     列印     上一筆    下一筆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