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雲陽張桓侯廟》 Zhanghuanhou Temple of Yungyang

雲陽張桓侯廟

張桓侯廟又稱張飛廟,位於雲陽縣城長江南岸,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三峽風景名勝區中最重要的人文景觀之一。

該廟由結義樓、戲臺、大殿、望雲軒、助風閣、偏殿、障川閣、杜鵑亭、得月亭、廊廡等構成,建築面積1581平方米。整個建築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與山石、古木渾然一體,以柔麗的人工之美與粗獷的自然之美形成強烈對比,是地方祠廟中與地形巧妙結合的珍貴實例。

張桓侯廟在總體佈局上一改傳統祠廟建築群中山門、拜殿、大殿構成軸線、縱深排列的形制,把傳統的多進院落糅為一體,吸收了傳統宅院民居的處理手法,把山門、結義樓、戲臺、大殿圍合成的主體院落與望雲軒、偏殿和助風閣形成的兩個次要院落利用自然地形的高差變化,在平面上呈“品”形佈局,主次分明,為豐富多變的空間處理創造了條件。

張桓侯廟採取將杜鵑亭、結義樓等體量較大的建築大部分放在臨江一面,以創造出大氣魄的環境氣氛,同時,把一些小體量的建築,如助風閣、偏殿等放在上面一層臺地上,這樣既把體量大的部分放到了透視線的前端,以產生較大的氣勢,又利用了第二層臺地的自然高度,把小體量的建築抬高,使之不被前面的建築所遮擋,加上山崖上蔥蘢的樹木,從江面仰望,整組建築不僅高聳險峻,仿佛從山岩中生長出來一般,而且後面的建築若隱若現,產生極強的深度感。這種建築處理手法融入了傳統的中國哲學思想,這在其他類似性質的建築群的處理中不多見。

張桓侯廟最具特徵的是屋頂處理,它的屋頂不拘泥于傳統的等級形式,大殿是硬山屋頂,結義樓、助風閣是攢尖屋頂,而杜鵑亭卻是廡殿頂。張桓侯廟在重要的建築上採用了琉璃瓦盔頂的形式,用了黃、綠、紫等各種不同色彩的琉璃瓦與廊廡及其他輔助性房屋的表面瓦屋頂形成對比,結合琉璃剪邊等處理手法,使整個建築群生動、活躍,建築群的屋頂造型豐滿俏麗,帶有強烈的地方色彩。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