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豐都悟惑寺》 | 關閉 |
[ IP授權版 ]
![]()
|
《豐都悟惑寺》 豐都悟惑寺 悟惑寺位於豐都縣興義鄉繁榮村古觀山麓,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名古觀寺,曾移建于古觀山腰龍洞處,更名為永興寺,後遷建於今址,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定名為悟惑寺。 寺坐南向北,由山門、前殿、中殿、後殿、左右廂房、禪房、客房、廚房等組成四合院建築佈局,山門和三殿位於中軸線上,占地面積約26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600餘平方米。現存建築有: 山門,木結構重簷歇山式頂,穿鬥式梁架,面闊9.85米,進深4.2米,前有垂帶踏道二十三級,枋上雕刻人物群像。 中殿,磚、石木結構,懸山式頂,穿鬥式梁架,面闊五間21米,進深兩間12.73米,高6米。殿中存有石碑三道,碑文記敍燈田情況、遊寺即景、捐資功果情況。 後殿,木結構懸山式頂,穿鬥式梁架,面闊七間22.22米,進深7.28米,高6.5米。素面台基高0.72米,踏道2米。 廂房,石木結構懸山式頂,穿鬥式梁架,九柱五穿帶前廊。面闊五間37.95米,進深7.5米。 廚房,木結構,穿鬥式梁架,九柱五穿,面闊六間36.2米,進深13.5米。 該寺建築典雅大方,佈局嚴謹,尤以四十八根四棱起線、光滑平整的石柱最具特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