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排灣人民居》 Dwellings of the Paiwans

排灣人數量較多,僅次於阿美人,主要分佈在臺灣島南端、中央山脈兩側海拔500~1300米的山地,亦即屏東縣和台東縣境內。其生活方式在早期主要是以旱地農業耕種為主,狩獵、採集及捕鳥為輔。時至今日,其生活方式已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由原來的維生經濟,轉為市場導向的交換性商品經濟。

排灣人依其分佈可分為西排灣、中排灣(察敖保爾)、東排灣(太麻裏群)、斯卡羅四個群體。

排灣人的社會是地主、貴族及平民、佃農形成的兩個階級的社會組織。其領主權及部落組織並不一致,領主權是由世襲的宗家繼承,但並非地域性組織,在同一聚落內常有若干不同等級的頭人與其所領導的佃民毗鄰而居,但並不形成一種具有自治、自衛及祭儀功能的組織。此種特殊的社會組織,造成其頭人的地位常視其領地之大小、佃民之多寡、社外埰地之大小以及隸屬領土團體之大小而決定。頭人的家屋則特別強調顯示權勢與實力的頭人標誌、祖先雕像、大穀倉及寬闊的前庭。

在親族組織方面,其親系法則以長系繼承,兩性平權及庶系分出為主。其親族發展是以家屋、家氏為基本,每一所家屋均有一個家氏,此家氏經命定後不得再變更。凡出生或居住在此所家屋者,對外均以家氏自稱,每一家氏均由長嗣繼承,不分男女,庶系則于成家後分家另行構築家屋,但與其所出之本家仍保持宗系關係。

大部分排灣人認為他們的祖先來自南大武山,其文化嚮導神為Sarubuk。此外,他們認為太陽是人類生命的來源,月神是生育之神,而祖靈則為嬰兒的保護者。靈蛇崇拜是排灣人的另一項重要信仰,蛇紋雕像為貴族特有的圖騰。

排灣人的聚落多位於山腹的平緩斜坡上,依地勢而呈左右橫長或上下縱長形狀。各聚落依其地理環境或文化背景,規模為數十戶至百餘戶,有的單一聚落為一個部落,有的數個聚落合為一個部落。聚落多位於靠水源和溪流處,且多靠近農田和獵場,並具有足夠的腹地以供發展。基於安全上的考慮,聚落多位於易守難攻處,在聚落周圍往往種植刺竹,栽密林或築石垣為外牆,在入口處設有門,用木板或樹枝做成。聚落四周及入口亦設有壕溝,內埋木刺,上面用樹枝及泥土覆蓋。聚落入口旁常設有頭骨棚,進入社門則有祭祀的廣場。

聚落內的道路多沿等高線佈置,並鋪以石板。聚落外道的寬度僅容一人單行,且坡度陡峻。於聚落外適當處設有多處休息場所,多設於涼爽通風的樹蔭下,並且視線廣闊,放置石頭為椅供人休息,遇有溪穀不能涉過處,則以蔓藤之類為繩架設“?”形吊橋。

現在,傳統的排灣人聚落多已荒廢,而以現代的聚落形態取代之。聚落內的家屋,則依其身份、地位的不同,在形式上稍有差異。一般佃民家屋包括供生活起居用的主屋及兼為道路的前庭,另有室外的穀倉、涼臺、柴架等,家屋四周植有檳榔、相思等植物。頭人家屋與佃民家屋類似,但規模較大,前庭寬廣,用疊石砌築的司令臺上植有榕樹,並立有頭人標石。

千千岩氏按地理位置,將排灣人的主屋形式分為北部地方、內文社一帶(西部)、牡丹社一帶(南部)、紹家村一帶(中部)、太麻裏一帶(東部)、比魯一帶六種類型,並認為北部型和西部型是最基本的母型,北部型以矩形單室平面為主,西部型則為縱深長方形平面,並分為前後兩室。

排灣人佳平社頭人吉格魯家屋屬北部型,為矩形單室平面,入口位於正面一側,內部主要空間分為寢間、起居間、貯藏間三部分,平時的活動大多在寢間與起居間進行,而服務性空間(如灶及廁所)則位於相對於進門的另一側。寢間位於整個家屋的最前面,這裏光線較好,還可作為起居間的擴展空間。寢床置於寢間的兩側,中間靠窗側則作為日常起居用,做手工時用的坐台(木造臺階式板凳,約30釐米高)上有棚架,用於置放日常用品,開敞的平臺居於其中,借著15~20釐米高的落差來界定寢間和起居間。靠近灶的寢床為女床,其近起居間的柱上刻有女像,另一邊則是男床及男像雕刻柱。主屋後側的貯藏間主要是室內穀倉,穀倉以木材為框架,上面嵌上石板而成為大盒子。在背牆的石壁上凹入長、寬各約30釐米、深20釐米的靈棚,為全家的守護神。貯藏間也包括了置放祖傳古壺及神聖寶物的棚架。在主屋中央亦即起居間後側、穀倉前方有一至三個祖柱,以紀念並顯赫其祖先家氏,祖柱旁的古陶壺亦為祖傳的神聖物品。起居間亦是日常用餐及雨天的工作場所,早期排灣人行室內葬,其家族墓穴即在起居間的中央,通常於建屋之初便預先造好,為石板造的盒狀穴,廣約1.2米,深約1.5米。起居間靠入口處設灶,灶上方設有竹棚架或木棚架,是種子等的乾燥、存放處。

排灣人頭人的家屋中最明顯的是寬廣的前庭和司令台,均鋪石板,司令台大小形狀不一,大致呈矩形,高0.3~1米,臺上中央通常植有榕樹,有些司令台前尚有一段臺階,高約30釐米。頭人標石則設于司令臺上或前庭中,位置不定,標石前多有石造祭台。這些象徵頭人階級屬性並帶有宗教意義的設施現已消失。

排灣人以前有青年會所,但多不復存在,現有的資料中僅有一個會所,即和平會所。會所室內寬約4.1米,進深約3.5米,入口寬約0.9米,由側面入;兩側牆厚0.9~1米,由石板疊砌而成,後壁依垂直開挖的山坡築砌,並留有深約25釐米的頭骨棚架;靠上坡面有高約22釐米的石板床(進深1.6米,寬4.1米);地板中央有深27釐米、平面為1.2米×0.7米的深穴式爐坑。

穀倉是排灣人頭人財富與權力的象徵,除了在室內明顯的位置上用木板設置高大的穀倉外,亦有於室外另行獨立設置穀倉的,為一離地約1米高的幹欄式、四角柱、四坡水茅葺屋頂建築,角柱與高床平板間有防鼠板,其平面呈方形,各邊長約2米。戶外穀倉通常設於前庭一側。

此外,排灣人民居中還有芋幹架、涼臺、頭骨架等附屬建築。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