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阿美人民居》 Dwellings of the Ameis

阿美人分佈在中央山脈東側,生活在花蓮至台東一帶平原及台東海岸山脈外側平地上,分為北部、中部、南部三個群體。他們以農業生產為主,居住在海邊的,捕魚亦是其重要的生產方式。

阿美人的社會屬典型的母系社會,家屋和家族的私有財產皆由母系長嗣繼承。但婦女的權威性僅限於家族內部,社會性的組織還是以男性為主。他們信奉日神、月神、司命神、守護神及祖靈,最有趣的是阿美人守護神,每一男子各有一神,女性則統一為月神。男人僅對自己的守護神行祭,其祭儀絕不共同舉行或公開。不屬個人守護神的共同祭儀,通常以同屬一擴展家族的團體為單位共同舉行,亦有全社集合在男子會所前舉行的。

阿美人的聚落多分佈于河邊的平地上,常為定居式的大聚落,聚落人口數平均約為五百人,而二三千人的大社亦頗常見。

在阿美人的語言中,聚落稱“Niarox”,其原意為柵圍內的人,亦即其聚落週邊用柵欄圍合,起防禦作用。防禦設施主要用削尖的竹子編成2米左右高的雙層籬笆、散兵坑等,此外還有守衛會所,位於部落入口處,為守衛人員遮蔽風雨用。此種防禦設施造成了其聚落強烈的領域感,除了部落整體之領域外,聚落內每個家屋的周圍也有明確的由檳榔樹、椰子樹等圍成的庭院,耕地也以埋石、植草為界,這些都反映了其聚落形制上的領域性質。

阿美人聚落的另一個特徵是有完整的道路系統,社內道路相當整齊,道旁植柳、檳榔等樹,路面較寬並特別加高,路邊築堰以防水患,此外在遇有溝渠及溪流處則架有木橋和竹橋。

阿美人的主屋,依千千岩氏的分類,主要可分為北部型和南部型兩種基本型。北部型主屋為單室正門型,其主要特徵為:矩形平面,入口設在矩形平面的長邊,帶有前廊,門前設木梯以進入屋內,室內藤竹連床高架,床兩側各築一方形灶,屋頂為雙坡式,屋簷低矮。南部型主屋為複室側門型,其主要特徵為:矩形平面,入口在矩形平面的短邊,無前廊,室內空間可分為日常活動的平地和架高的藤竹連床,屋頂亦為雙坡式,且屋簷更低。

阿美人奇美村的主屋屬於北部型,具有北部型主屋的一般特徵,只是門開在矩形平面短邊的中央。其結構採用牆柱支承屋架,既在矩形斷面的扁平木柱上架桁梁,桁梁上架縱深式水準梁(長邊中央有兩根支撐柱,使得水準梁跨距減小至4~5米),水準梁上立短柱支承主樑及其他構件。

阿美人的會所,其原始形式為矩形平面,立排柱三列,兩坡式高屋頂,三面透空僅後面有壁,中間以藤條編搭連床,中央有方形灶。但亦有如港口社及馬蘭社那樣有三面牆(正面無牆)的會所,馬蘭社會所更有10米×12米的大廣場,此種會所多設在聚落中央。此外,還有分佈在聚落入口處的守衛會所,其固有的形式今已不詳。

阿美人的附屬建築是最完備的。廚房單獨設立,構造形式與主屋相似,屋內設灶及棚架,有些角落則置放農具等。穀倉幾乎每家必備,甚至一家數座,多為平地式,無其他聚落所慣用的防鼠板。豬舍建於家屋附近,但不與家屋毗鄰,一般長約2.5米,高及人的胸部,可養豬兩頭。豬舍的建造是先立四根木柱,每隔20~30釐米釘一木板條,兩側中部各立一柱,上架竹為棟,兩坡間架竹編屋頂,上蓋茅草即成。豬舍無門,橫木圍欄不及屋頂,豬食可由此倒入。

田園距離住家遠,當日不能往返者,常在園中蓋田中小屋,以備耕作期間住宿。田中小屋與家屋大致相同,只是較小且低矮。另一種臨時性的田寮多設于山田,用四根木樁為柱,其上架以竹架,為單坡式,沒有牆,只用作避日曬和雨水,以及中午炊事和休息之用。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