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壽縣古城牆》 | 關閉 |
[ IP授權版 ]
![]() |
《壽縣古城牆》 City wall of the ancient city of Shouxian County 壽縣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縣城,早在戰國時期,這裏就曾作為楚國的晚期都城。西漢時,淮南王的國都也曾設於此。唐、宋以後,歷代王朝曾多次維修城垣,尤其是南宋慶元時將土城用磚包砌,形成磚築城牆,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它是安徽目前保存最完整、年代最古老的宋代磚城。 壽縣古城牆平面略呈方形,有東、西、南、北四門。由於該城北臨淝水,西接西湖,地處河流水域之中,所以它在設計上不僅具有軍事防禦的內容,還有防禦水患的功能。城垣周長7747米,高7.7米,底寬18~22米,頂寬4~10米。四門之內均建有護門的甕城,除南門外,其他三門的甕城門均不在中軸線上,這種設計既有軍事上的考慮,更主要的是為了防水。 古城垣的牆體為夯土,外壁砌磚與石條,剖面呈斜坡狀,層層收分。城頂有雉堞、馬面、敵臺,城門旁有雲梯等設施。城外有護城石堤,又稱泊岸,均用巨大的石條疊砌於護城河河沿,為整個古城增加了一道堅固的防水線。城內有排水設施,城東北、西北各有一座涵洞,方形,寬約0.7米,長50米,連接內河與外河。涵上建起磚石結構的月壩,壩內設閘與臺階,既可排除積水,又可防止外水倒灌,是我國歷史上集城市建設與防水治水為一體的設計範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