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濟南千佛崖石窟》 Grottoes on Thousand-Buhhda Rocks in Jinan

千佛崖在濟南市神通寺遺址西北的白虎山腰,是山東地區唐代石刻造像藝術的主要遺存,南北總長65米,高10米多,現存窟龕一百多個,大小造像二百二十尊,造像題記四十三條,其中有紀年的造像題記十條。從有紀年的造像題記和造像分佈的情況來看,千佛崖大約是唐高祖時期開鑿,到唐高宗時達到最盛期,至唐文明元年(684年)接近尾聲。因此,千佛崖可以說是唐代初期佛教石刻造像藝術的一部編年史。

千佛崖南端第一窟是唐顯慶三年(658年)開鑿的南平長公主造像窟。窟上有木制窟簷,窟內刻坐佛一尊,盤膝疊掌,面形豐滿,顯得秀麗而安詳,口角眉梢透露著笑意,衣紋細密,刀法流暢柔和。

由南平長公主造像窟往北依次鑿有兩個大窟,即唐顯慶三年(658年)和貞觀十八年(644年)開鑿的僧人明德造像窟。唐顯慶三年之窟內刻一尊大坐佛,盤膝疊掌,作入定姿態,窟內壁上還有一些小佛龕。唐貞觀十八年之窟內兩尊大佛也是盤膝疊掌,臉形上寬下窄,與顯慶時期豐滿圓潤的面容頗有不同,該窟內及其上方左右兩側排列著許多小窟和佛龕,這是千佛崖造像最豐富多彩的地方。

在唐貞觀十八年之窟稍北的石壁上有唐武德時期僧人沙棟造像題記一條,字跡娟秀,是書法藝術的上品。題記的左前方有一尊面容清瘦的大型坐佛,其風格當屬這裏的早期作品。

千佛崖中部的懸崖上有一群體造像,共有三十五尊,造像排列整齊,大小均勻,皆為坐佛。像刻工精細,刀法流暢,堪稱精品。

千佛崖北部造像主要集中在北端的兩座大窟內。其中南側一座大窟的窟門中間有一石柱,窟內雕刻有兩尊大佛像,北面的一尊大佛高2.8米,南面的一尊大佛高2.65米,全系唐太宗第十三子趙王福于唐顯慶三年(658年)為太宗所造。此窟內四周還刻有佛像十九尊,有劉操、王玄亮等題記;窟內中間石柱上的小型造像為唐永淳二年(683年)附近村民所造,是為天旱求雨所留下的造像和題記。北側一座大窟正中雕刻有坐佛一尊,高2.65米,窟內還刻有小佛像六尊。

千佛崖唐代石刻造像雕刻精細,技法熟練,是研究我國唐初雕刻藝術極為珍貴的藝術品。宋、元、明各代雖亦有開鑿,但造像數量很少,雕刻技法也較粗糙。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