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五台佛光寺東大殿》  East grand hall of the Temple of Buddhist Glory in Wutai

佛光寺位於五台縣豆村附近山腰中。據《廣清涼山志》載:唐貞元至元和年間,佛光寺曾在東大殿處有一高大的彌勒大閣,唐武宗滅法時毀,武宗死後,許多佛寺又重建。佛光寺東大殿是當時長安的一個婦女在彌勒閣舊基上新建造的,是為了紀念在三十多年前被殺的一個太監。

東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八架椽,單簷四阿頂,使用三十六根柱子構成內外槽平面。屋面舉折緩和,出簷深遠。簷下柱頭斗栱七鋪作,雙抄雙下昂。補間鋪作每間一朵,簷下轉角鋪作,正、側兩面均為七鋪作,雙抄三下昂。外簷斗栱宏大,其全部高度為簷柱高度的一半,這樣就增大了屋簷平出,增強了建築的美觀,它是我國古代建築固有的一個特徵。中間五間設板門,兩端梢間各有一扇直欞窗,外部牆壁及外露木構件全部塗以土紅色,不施彩繪,格調古樸。東大殿結構與體量既穩重又活潑,構造尺度、色調對比均協調勻稱,反映了唐代木結構建築的特點。東大殿內部柱網佈置使用內外槽制,它使用了內外兩周柱子,內柱圍成的空間為內槽,內柱與簷柱圍成的空間為外槽,這就擴大了殿堂空間。在柱上又縱橫使用卯榫額枋連接,構成穩定結構,形成像桌子一樣的結構特點,抗震能力強。外簷斗栱是用明乳栿的一端伸出做成華栱形狀,架在外簷斗栱第二跳的華栱位置上,這樣乳栿和上邊的草乳栿起到穿插作用,有利於內外槽勾連穩定。內柱與外簷同高,因此內柱用華栱四跳偷心造來加高,上承大樑及天花平闇,用華栱四跳還減少了大樑彎矩與剪力,使大殿簡潔明快。內柱柱頭上有望之如雲的斗栱,甚為壯觀。室內緊密的井式天花平闇上有四椽栿,四椽栿上有平梁,平梁上有叉手承托脊榑,用以承載屋頂荷載。

東大殿內槽拱眼壁外側和明間佛座背後有唐代壁畫30餘平方米,筆法流暢,甚為寶貴。殿內大佛壇上塑有佛、菩薩、金剛、弟子、供養人等三十餘尊,這些塑像姿態莊重、塑法簡練,均為唐代風格。

東大殿規模宏偉,氣勢壯觀,為我國現存唐代木構建築之珍品。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