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蘭州白塔寺》 White Pagoda Temple in Lanzhou

蘭州白塔寺坐落在蘭州市中心黃河北岸白塔山巔,總建築面積8000餘平方米,採用對稱的石階、石壁、亭台、回廊等手法,把位於一、二、三台的建築連貫在一起,上下通達,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很有特色。

白塔寺始建於元代,但元代所建白塔已不復存在,現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間(1450――1456年)鎮守甘肅內監劉永成所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巡撫綽奇補舊增新,擴大寺址,改名慈恩寺,但人們習慣上仍稱白塔寺。該寺平面呈長方形,白塔居中,塔身為八角形,共七級,每級有塔簷,角簷有銅馬,各面有佛像。塔高約17米,上冠J頂,下築圓基,身堊如雪,莊嚴秀麗。據碑載,白塔建成後,歷經數次強烈地震,周圍廟宇多有倒塌,而白塔卻矗立無損。

塔南是三大寺樓,北面是准提菩薩殿,東西兩面各有配殿數間,將白塔圍於其中。菩薩殿之後,為地藏殿遺址,據傳該殿內繪有四個飛天,與敦煌飛天相比,別具風格。殿內有石佛和銅鐘,今銅鐘尚存,系清康熙年間所鑄。

出白塔寺門西下右轉,有水簾觀音洞。在洞西北臺上,建有關帝廟、駐春亭、蘭亭,至山巔處建有一牡丹亭。白塔寺西南稍低處,山峰突起,號稱鳳嶺山,清康熙年間,在上面修建了三官殿和觀音洞。清嘉慶年間又添建了藥王殿和財神殿及三間靈官樓等建築。寺東南還有三教道統祠,祠東為三皇殿,祠前有石拱橋,石拱為門,可通往來。過牌樓而下,便是羅漢殿,殿前有懸樓十餘間,可供人們憑眺、休息。三教道統祠再東南另一山峰有三星殿,出殿是“鳳林香嫋”牌樓,其背面是“秀映三台”,大約是指南望皋蘭山巔三台閣之意。由此沿曲徑南下直達四台大廳,這是一條上山的最主要道路。山下東側原有文昌宮,中為魁星閣。從白塔寺南直線下山,就山勢分為十級,每級有一小小的殿宇,統稱“十王殿”。十王殿南為四聖宮,宮南有拱橋,橋南便是玉皇閣,閣南是祖師殿。現十王殿多已拆除,惟在崖頭上尚存一個殿宇。

1958年開始,對白塔寺進行了整修與新建,在白塔寺東西兩側修建了三角形的“東風”、“喜雨”二亭,出簷挺拔峻峭,造型玲瓏精巧。在山腳下坍塌的三台古建築物遺址上,修建了七級雲鬥的二台排廈,構成主體牌樓。這“七級雲鬥”寬、高各1.5米,製作精美,形式壯觀。三台之間由兩端回廊臺階相聯繫,回廊四角配有亭閣,北側二台為兩個八角亭,南側一臺上為兩個錯角重簷四角亭,即將上下兩層屋簷的飛翹方向扭轉90度,使雙層屋簷的飛翹相互錯開,造型奇特美觀。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