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贛縣寶華寺玉山塔》
*【照片】張家界普光禪寺
*【照片】寶坻秦城遺址出土的雙龍紋半瓦當
*【照片】孟縣顯聖王廟大殿外觀
*【照片】德州蘇祿國恭定王墓神道
*【照片】沅陵龍興寺
*【照片】澳門建築裝飾
*【照片】張家界普光禪寺
*《回族建築-民居》
*【照片】涪陵龍門橋
*【照片】庫木吐拉石窟68至72號窟前廊
*
*【照片】常熟梅李聚沙塔
*【照片】澳門建築裝飾
*《洛陽龍門石窟》
《韓城禹王殿》  Hall to King Yu in Hancheng

韓城禹王殿

元代韓城禹王殿原址在昝村鎮,1980年遷建至芝川鎮司馬坡,是當地居民日常祭祀還願用殿。禹王殿是保存比較好,又有明確紀年的元代建築。禹王殿是平面佈局為前簷三間,後簷五間。建築通面闊為15.2米,通進深為8.1米。屋頂為單簷懸山頂,舉折約為1∶3.46。禹王殿是用上等的材料建成,相當碩大,高約2.8米,徑平均0.48米。梁架結構採用大額式構架做法,面對著來人方向的正殿一面,立三根柱子,而在後牆一面則是栽埋五根木柱,在簷柱之上,橫向鋪架粗碩的通長“大額”,其平均厚度為64釐米、寬48釐米。梁架用了五榀,因此整個梁架縫位的間數為四間,當地群眾將這種建築方法稱之為“前三後五暗四”,即前面面闊三間,後面面闊五間,而頂則為四間。這座大殿的鬥縅結構很有特點:前簷鬥縅為五鋪作雙昂,施令縅與耍頭相交,上置替木以承簷枋,裏轉為五鋪作出雙抄,後簷鬥縅為四鋪作出單昂,令縅也與耍頭相交,上置替木以承簷枋,裏轉為四鋪作出單抄,昂下均刻作華頭子,耍頭後尾均砍成扁狀,以壓在梁下,補間沒有使用鬥縅。這座大殿結構的做法很有特點:構架大膽靈活,用料不追求精工精作、隨彎就曲,充分利用原木材的自然結構,在立面造型上,柱子粗,枋額寬大,給人以質樸、古拙、碩壯的造型感受。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