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福州宋帝行宮》 Travelling Palace of an Emperor of the Song Dynasty in Fuzhou

宋帝行宮位於福州市郊區城門鄉林浦村,背負平山,面臨濂江。南宋德v二年(1276年),元兵陷臨安(今杭州),益王趙[***]經海路奔榕,在此建行宮、即位,史稱景炎元年。據傳說,當時行宮仿南京宮殿式樣,宮牆雄偉壯觀,殿宇雕樑畫棟。元代把行宮改為平山堂,明代改作大王廟,在其左面另建泰山殿,明、清兩代均有修葺。

行宮建在平山之麓,上部清水磚牆,下部石牆高2.5米,拱式石框大門,青石門額上橫書“平山福地”,楷書陽文,系南社詩人林之夏題刻。進大門迎面是石砌平臺,兩側臺階各十一級。大殿面闊11米,進深8.5米,木結構,硬山頂,殿柱十六根,柱徑0.4米。大殿構件製作精緻,殿廊四根乳笊細饔幸桓齟笸輾澹每個駝峰均鏤空精刻,其中兩個刻有和合二仙,兩個刻有民間傳說故事,人物神態逼真,栩栩如生。殿上的鬥磧胩葉板製成蒼龍,線條分明,盤旋梁上。殿中祀奉抗元名臣文天祥、陸秀夫、張士傑。殿前有廳,建築面積150平方米,現只剩下屋蓋和柱子。天井面積80平方米。

泰山殿比鄰平山堂,渾然一體,台基岸聳,圍牆高大。門口是石砌平臺,兩側臺階各十三級。整座殿外觀渾雄莊嚴,建築面積371平方米,內部分大殿和丹墀兩部分。大殿為木結構,硬山頂,兩側山牆起伏呈流線形,牆頭翹角泥塑花飾,屋面飛簷碧瓦,鴟尾雙龍搶珠。大殿面闊13米,進深11米,八架椽,殿柱十四根,柱徑0.45米,由兩根直徑0.5米、跨度13米的巨型扛梁將前簷出挑2.5米,鋪作為書卷式,簷口的吊柱、雀替均雕有人物花果。從大殿結構看,梁置柱上,鬥碇蛔髯笆斡茫屬清代建築風格。丹墀寬9米,縱深9米,兩側建木結構廂樓。

行宮前還有一個平臺,臨江聳立,氣勢宏偉。台沿為石砌欄杆,欄柱上雕刻七獅八子。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