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撫順高爾山山城》 Mountainous city of Gaoershan in Fushun

高爾山山城位於撫順市市區北部的高爾山公園處,是高句麗時期的西陲重鎮,也叫新城。

山城的平面佈局比較複雜,由東城、西城、北衛城、南衛城及東南角的三個環狀小城構成。其主要部分是東城,設有南、北、東三個主要門道,而在西牆另辟一小便門與西城相通,在東城發現的高句麗遺存最為豐富,超過其他各城,顯然東城應是主要活動區。東城的西北方向有一向外伸出的“舌狀”小城,即北衛城,地勢平坦,範圍不大,且低於東城的北牆達數米,應是東城向西北伸展的前哨,其作用與東城南角依次向東遞接至山腳的三個環狀小城是完全相同的。

東城西北角即撫順市區的最高峰,俗稱將軍峰,也是高爾山的制高點。從此山峰向東南有逐漸低下的自然山脊形成左右兩個山坳,形成高爾山城東、西兩城,而稍經修整的這條山脊,就成為東、西兩城的界牆。南衛城實際上是利用兩個延展的山腳修築的,它的存在加強了東城南門的防禦功能。在整個山城址的外圍牆上有十二個大小不等的制高點,多位於轉角處或其他重要地點,是當時指揮或t望的場所。每個制高點都建在人工堆積的土台之上。將軍峰是夯土築成,而其東邊的另一個t望台則用大石塊砌成的。在東城西牆的內側有一條寬約3米的平坦路面,在東城東牆的內側也有類似的現象,應是馬道的遺跡。每個城門都頹塌而不可辨,惟東城東門址外牆兩側還保存有大量石條砌成的石護牆,呈階梯狀,每側長約20米。東城南門兩翼牆外展,門址內凹,利用兩翼牆可加強對門的防守。在東城南門的西側設有洩洪用的排水溝和水門,在水門處用七根木樁排成柵欄,以防止入侵者從水門處對城內進行攻擊。

高爾山山城的城牆建築結構,就外觀而言都是土築的,經局部試掘和反復調查,證明有三種建築方式。一是在原來稍有隆起的山脊上繼續堆土加高加厚,個別地段為防止水土流失還填有碎石或經夯打,夯層的厚度一般在8――10釐米。東城東門向北的一段保存相當完好,存高尚達8米,底寬24米。二是在土牆內先用較大的碎石塊砌成單列的石牆,上面再堆土加固,稱為包骨牆,東城西牆的南段就是這樣的一個實例。三是在平地築牆,先用碎毛石堆砌成30――50釐米高的石壟,其上再採用土堆或夯築的方法,有的存高達5米以上,東城南門西部的牆體就採用了這種做法。整個城址的外圍牆上都可明顯地看出外陡內緩的特點,利於防守,此特點以東城最為明顯。

在高爾山山城城內還先後發掘出土了近五百件完整的鐵器,其中以各式鐵鏃所占比例最大,此外還有鐵刀、鐵矛等,同時還發掘出近百件完整的陶器。在城內發現的許多開元通寶銅錢,為確定此山城的年代下限提供了證據。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