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唐長安城遺址》  Ruins of Chang^an City of the Tang Dynasty

唐長安城遺址

唐長安城遺址位於西安市龍首原及其六條餘脈上,枕渭水而面終南山,面積達83.1平方公 裏。這座古城是在隋大興城的基礎上興建起來的,最初由隋朝的宇文愷設計,由高潁主持修 建,583年初具規模並使用。

唐長安城的形制前後有一個變化。最初就是在隋代與唐初,城市的佈局比較規整,都城由宮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組成。宮城位於北面中央,主要建築是太極宮;皇城也在北部,位宮城之南,與外郭城只一街之隔,這時主要集中分佈著中央官署,中央官署集中建築是我國都城建設史上的重要創舉;外郭城位於都城(南部及皇城、宮城兩側,它被街道分成若干長方塊,被稱為“裏”或“坊”。在外郭城偏北,皇城之南又建有東市和西市。全城以穿過宮城、皇城和外郭城正門(承天門、朱雀門和明德門)的南北大街為中軸線,重要建築都左右對稱地建築在兩則。

中唐以後,雖長安城的基本佈局未變,但由於政治中心的移位,特別是大明宮和興慶宮的改建,對唐代中期長安城的佈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中唐以後,唐長安城由外郭城、皇城、宮城、大明宮、興慶宮組成。外郭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9721米,南北長8651.7米,周長36.7公里。唐長安城的城牆主要是用版築方法夯築的,僅在城門處內外表面砌磚壁。城垣厚度一般在12米左右,城垣外側有寬約9米、深4米的城壕,與城垣平行。這些城壕基本上沒有保留下來。外郭城四周共有十三座城門,依次為:東城垣上的通化、春明、延興三門(由北向南),西城垣上的開遠、金光、延平三門(由北向南),南城垣上的啟夏、明德、安化(由東向西),北城垣上的光化、景耀、芳林和興安(由西向東),其前三門都在宮城的西邊,而興安門則在宮城以東。城門的形制,除了明德門是五個門道之外,其餘諸門都是三個門道。明德門是正門,位於正南,門址東西長55.5米,南北進深17.5米。門墩為版築夯土,表面砌磚壁,門道均寬5米。明德門的五個門道各有用途:東西兩端兩個門道只通行車輛,中間門道兩側有兩個門道可能是行人的通道。中間門道則專供皇帝使用。每個門道的中部都設置有門檻石,除中間道門檻石有浮雕紋飾外,其餘四門則無。明德門還附有登城的馬道,位於明德門的內側(北面)。明德門外東西兩側有廊房建築,這大概是當時護城軍值班,巡邏的哨所。外郭城內有南北向的大街十一條,東西向的大街十四條。主要街道寬都在百米以上,一般街道也有幾十米寬,這麼宏偉的大街,在古今世界都城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長安城的外郭城之內,不但有一整套完整的給水系統,而且有一整套完整的排水系統,是當時世界上最完備、最先進的。

外郭城內的重要建築是坊,它是長安城的重要組成部分。長安城被縱橫交錯的街道分割成一百一十個小方塊,每個小方塊叫一坊,在平面上,每坊都呈長方形,個別的近正方形。居民住宅、寺院建築,官宦居落都建在坊內,每坊都建坊牆,坊牆通常是開四個坊門(朱雀大街兩側的四列坊例外,它們只開東西兩門),坊內一般設一條十字街,街寬約15米。坊門早開晚閉,並設兵看守,宵禁後禁止開門出入,以便於管理和控制。現在,唐代的坊牆已經沒有存留了,其高度難以確知,僅知坊牆基寬約2.5~3米。各坊的面積是不一樣的。朱雀大街兩側的四列坊最小,其南北長500~590米,東西寬約550~700米。皇城兩側的六列坊面積最大,南北長660~838米,東西寬1020~1125米。

在外郭城裏,另外一項重要建築就是“市”,這是商業貿易的地方。一個名叫東市,位於外郭城東半個的居中位置;一個名叫西市。位於郭城西半個居中位置。兩市各占兩坊之地,平面呈長方形。東市和西市四周也修築垣牆,市內有一條十字街。皇城亦名子城,位於宮城之南、外郭城之北。皇城北面沒有城垣,其他三面有城垣。皇城的平面亦為規則的長方形,其南北長1843.6米,東西寬與宮城相同,周長9.2公里,占地約5.2平方公里,皇城有七座城門,南面三座,西面二座,東面二座。皇城內有東西向的三條街道,南北向的七條街道,將皇城分割成二十四社區,各社區分別設置不同的官署。皇城的“天街”是皇城的中軸線。

宮城南連皇城,北接禁苑,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492.1米,東西寬2820.3米,周長8.6公里。宮城是在隋朝大興宮的基礎上修築起來的。宮城四周有城垣,夯築。宮城有八座城門,南面五座,其中承天門為宮城的正門,北面三座。

宮城中部為太極宮,太極宮被圍牆隔分為三部分。正殿為太極殿,以太極殿為中心,在其前後左右幾乎對稱分佈著許多建築。

宮城東部為東宮,這是太子居住的地方。東宮也是由城垣圍起來的,南北各有一座門,南門可通皇城,北門可通西內苑。東宮宮城之內又可細劃為中、西、東三路三部分,總長約830余米。

宮城西面是掖庭宮,文獻對其記載較少,僅知這是宮女們居住的地方,其東西寬702.5米。據文獻記載,在掖庭宮之南還建有內侍省,其北還建有太倉。內侍省是負責皇宮保衛工作的部隊居住的地方,而太倉則是儲藏糧食的地方。

夾城是後來才修的一個建築。唐代中葉以後,唐廷相繼修築了大明宮和興慶宮。這兩個宮繼太極宮之後,也成為唐王朝的政治樞紐。修築夾城是為了保證皇帝出行的安全。夾城分前後兩次修築:第一次是在開元十四年(726年),修築大明宮至興慶宮一段;第二次是在開元二十年(732年),修築興慶宮至曲江池一段。該夾城與外郭城東城垣平行。

在宮城之北、大明宮之西唐時還修建了西內苑,這裏建有許多的殿、閣、樓等,是一個遊玩的場所。裏面較為有名的樓閣有觀德殿、含光殿、廣遠殿、永慶殿、通過樓、祥雲樓、翠華樓、拾翠殿、看花殿、歌武殿等。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