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寶坻秦城遺址》 

秦城遺址位於寶坻縣城東南5公里的石橋鄉辛務屯村南,土築,平面呈不規則的四邊形,北垣長910米,東垣長658米,西南城角的地上部分被潮白河沖毀,根據鑽探得知,南垣長820米,西垣長474米。城牆系夯土築成,現殘高3~5米,底寬14~20米不等。城牆拐角處有分四次夯築而成的跡象,主城牆呈梯形,底寬4.2米,收分15度,夯層厚20~30釐米,圓形夯窩,直徑5~6釐米,夯築堅實。在主城牆的外坡有三塊夯土牆,均呈斜坡狀夯築,第一塊寬1.1米,第二塊寬2.8米,第三塊寬4.7米,形成堅固的轉角。夯土內出土有戰國晚期的陶片。

東門保存較好,門洞寬3米,門洞基本呈正方形,門向左開。門外有甕城,由東城牆外坡接出。甕城牆亦夯築,東西長26米,南北長42米,寬12~14米,殘高5.3米。甕城內和西側城牆上出土了大量細繩紋筒板瓦片及雙獸紋半瓦當,可知城牆上原有建築。經鑽探得知,北門外亦有甕城。

在城內西北的高地上清理了三處夯土台基,其中兩處呈前後排佈置,間距6~7米,平面長方形,東西長13米,南北寬9米,殘高30~50釐米。在其灰土層中還出土了大量筒板瓦及半瓦當,瓦當圖案有山字形卷雲紋、獸面紋、虎紋、繩紋、雙獸紋等,多具戰國晚期特徵。同時還發現有六座西漢早、中期的土坑木槨墓,都打破夯土台基。由此可見,夯土台基的年代與城牆相當,屬戰國末年。

城內地勢北高南低,高差一般為1米餘。文化層主要分佈於北部,主要堆積屬夯土基址時期,但少而薄,只是零星分佈,說明城使用時間極短。晚於夯土基址的有西漢文化層和位於東門口內側的兒童甕棺葬,也分佈在一些高地上。城在西漢以後曾有較長一段時間被水淹浸,至唐才恢復居住。

根據城內出土遺物和地層堆積情況判斷,此城極可能建于戰國末年,西漢初期廢棄,成為聚落。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