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上蔡蔡國故城》 
‧所屬分類= 古蹟的類型分類 > 城址

蔡國故城位於上蔡縣城關一帶,是我國歷史上西周至春秋時期的一座名城,始建於西元前11世紀。

蔡國故城平面略呈長方形,南北稍長,東西略短,各城角均為圓轉角,惟西南城角稍向外突。《上蔡縣誌·地理志》載:“蔡國故城址高一二丈,周圍二十餘裏。”1963年實測結果同縣誌所載基本符合,城牆高約4~11米,寬15~25米,最寬處為70~95米,南牆長約2700米,東牆長約2490米,北牆長約2113米,西牆長約3187米。城牆系用夯土築成,夯土一般為黃色或灰黃色,夯層厚8~14厘米,夯窩甚淺,為小窩圜底,直徑2~3厘米。城牆中下部的夯土中包含有仰韶、龍山、商代和西周時期的陶片。城牆外面保留有城壕遺跡,寬70~103米,低於今地平面5~10米。

蔡國故城部分城牆已經毀壞,但比較明顯的城門遺跡有四處,南城牆三處,西城牆一處,城門附近城牆厚度明顯加寬,裏面城牆向內凹成“U”形深坎,估計深坎應是城門結構的一部分。

位於蔡國故城中部(今王莊村南)的二郎台,東西長約1200米,南北寬約1000米,高出現今地面6~7米,高臺四周環繞溝渠,作防禦用。據文獻記載,二郎台是蔡侯的宮殿區,臺上曾發現很多古井及陶制排水管道,臺上台下還留有許多春秋戰國時期的陶片,如筒瓦、板瓦等建築構件的殘片,說明在春秋戰國時期臺上已有龐大的建築群。

故城內外分佈著許多手工作坊。上(蔡)汝(南)公路東側斷壁上發現了一座完整的窯址,窯的口徑90厘米,高70厘米,底徑65厘米,窯內堆滿紅燒土和春秋時期的陶片。

蔡國故城規模巨大,廣泛分佈著仰韶、龍山、屈家嶺、商、西周、春秋等時期的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重要文物,為研究蔡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實物資料。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