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北京故宮慈寧宮》  Ci Ning Place (Hall for The Consolation of Months) of Imperial Place in Beijing

慈寧宮位於紫禁城內廷隆宗門外的外西路,其址原為明代的仁壽宮,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在仁壽宮故址的基礎上撤大善殿而更建新宮,額曰“慈寧宮”,為明朝前代皇后貴妃等居所。清朝沿襲明制,于順治十年(1653年)重修,孝莊文皇后始居於此,後各代皇太后及太妃嬪等均曾居此宮和壽康宮。清代,慈寧宮主要用作皇太后舉行典禮的殿堂,皇太后崩後亦奉安梓宮於此。慈寧宮北有三宮,西有壽康宮,西北有壽安宮、英華殿,西南有慈寧花園,構成了太后、太妃嬪們居住的宮殿建築群。

慈寧宮在明及清初時建築比較簡單,大殿僅為面闊七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建築,七間均辟為門扇,後有寢殿七間,亦稱大佛堂,是太后們供佛念經之處。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清宮內務府遵諭旨對慈寧宮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改建,將單簷歇山頂的慈寧宮改建成重簷,擴展進深,改建成面闊七間、進深三間、前後出廊、重簷歇山頂大殿。慈寧門添加前後廊,外加八字影壁牆,大殿兩側原有垂花門起高蓋造,後寢殿向後移蓋,添蓋圍房兩間以及相關的圍房及月臺、丹陛、甬路、牆垣等,歷時兩年。改建後的慈寧宮可謂規模大增。

慈寧宮建築群坐北面南,平面呈矩形,南北長約95米,東西寬約73米。慈寧宮的正門慈寧門是一座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殿宇式大門,坐落在漢白玉石須彌座上,中間三間開門,兩梢間前簷柱砌坎牆,安裝檻窗。門外兩側有八字琉璃影壁,門前出三階,階下立有鎦金麒麟一對。慈寧門內有一高臺甬道,寬及閘同,與慈寧宮前月臺相接。門的左右連接轉角廡房,北至後寢殿,組成了慈寧宮封閉的院落。

慈寧宮大殿的明間、次間、梢間為門,雙交四碗欞花隔扇門各四扇,兩盡間為檻窗。室內梁枋、斗栱、天花彩繪豔麗,明間中央為寶座,為太后專用。宮前有月臺,接高臺甬道,前出三階,左右各出一階,供上下。大殿兩側有卡牆,牆設垂花門,將慈寧宮分為前後兩進院落。後院的正殿即慈寧宮的佛堂與慈寧宮同在一高臺上,面闊七間,建築端莊。殿內供奉佛像,是宮中最大的一處佛堂,因此尊稱為大佛堂。慈寧宮前東西廡各設屋宇式大門一座,左曰徽音左門,東出可至三所;右曰徽音右門,西出可至壽康宮,亦為出入慈寧宮的主要門戶。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