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北京故宮文華殿、傳心殿、文淵閣、武英殿》 

文華殿建于東華門內,武英殿建于西華門內,這兩組建築位於故宮前朝的東西兩側,與前朝三大殿形成左右對稱並列的格局。

文華殿

文華殿建於明永樂年間,明、清以來一直是舉行經筵典禮的地方。殿前,明代有文淵閣,是翰林院大學士等文學官員日常承值以及貯藏書籍的地方。文華殿於明代末年毀,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又在此殿的東面建傳心殿,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在文華殿的北面建文淵閣,從而形成了文華殿區域的最後格局。這一區域宮殿的佈局簡潔緊湊、有主有從,空間處理有起有伏,使文華殿顯得較為突出。文華殿四周環繞宮牆,東西寬約90米,南北長約140米。文華門位於南牆稍偏西處,院內前殿文華,後殿主敬,建於一工字形台基上,左有東配殿名本仁殿,右為西配殿名集義殿。前殿庭院中間有高出地面1.5米的御路和文華門直通,前殿的月臺由城磚砌成並上鋪條石,月臺上置香爐,左右出陛,形成端莊肅穆的氣氛。在清光緒年間文華殿曾作為接見各國使臣的地方。

文華門面闊五間,中啟三門,通長29.5米,進深三間,黃琉璃瓦歇山頂,梁枋上裝飾金龍和璽彩畫。文華門坐落在1.5米高的台基上,基座以灰磚砌成,上鋪條石。文華殿面闊五間32.5米,進深三間,單簷黃琉璃瓦歇山頂,簷下斗栱單翹重昂七踩,檁枋上是金龍和璽彩畫。主敬殿形制與文華殿大體相同,只是進深稍淺,斗栱為單翹單昂五踩。

傳心殿

傳心殿位於文華殿的東側,自成格局,呈一東西寬25米、南北長約100米的院落。院南面對外不設門,僅在前院牆開東、西旁門,西旁門通往文華殿前庭。傳心殿是文華殿的一個跨院,在院內南北軸線上安置三座殿堂,南端為坐南向北的祭祀性的治牲所,面闊五間;院當中為景行門,三間,穿堂門形式;再北為坐北向南的正殿即傳心殿,面闊五間25米,進深10米,黃琉璃瓦硬山頂,簷下一斗三升斗栱,並飾鏇子彩畫。殿后是祭祀用的神廚、值房等。傳心殿內供有皇師、帝師、王師、先聖牌位。在景行門前東側有一口“大庖井”,井上有方亭,黃琉璃瓦懸山卷棚頂,上開一方洞。

文淵閣

此閣是清乾隆年間貯藏《四庫全書》和《古今圖書集成》之所。閣前是一橫向庭院,院中有一東西向長方形水池,池上跨一南北向單拱石橋,直通主敬殿和文華殿。閣後是一脈太湖石疊山,圍繞文淵閣四周的臺階散點著太湖石,與疊山呼應,渾然一體。整個山石色彩凝重,紋理清晰,山勢渾厚雄壯,具有北方特色。園中遍植松柏,庭間路徑用卵石或片石鋪砌,呈現出一派幽靜深邃的園林氣氛。

文淵閣面闊五間,加上西頭樓梯間則為六間,通面闊34.7米,進深三間17.4米,底層前後均出廊。一般明清時代大型的閣都喜歡用三層簷的做法,而此閣則採用遼、宋常用的兩層簷做法。閣的台基用城磚壘砌,上鋪條石,兩山平直的牆面為清水磨磚絲縫,屋頂為黑琉璃瓦綠剪邊的歇山式,正脊飾以綠琉璃飾件,前簷兩山各有券門,門上懸有綠琉璃瓦歇山頂式的垂花門罩。閣簷柱間有回紋木欄杆,上有倒掛楣子。立柱為深綠色,整個色調以冷色為主,色彩及裝修均有別于宮內其他建築。閣從外觀看為兩層,但在室內上層樓板下又以回廊的形式加了一層,形成三層,《四庫全書》和《古今圖書集成》分置於上、中、下三層內。

文淵閣東側有一座碑亭,方形盔頂,四條脊彎曲上翹,並有精緻的水紋雕飾,頗似江南的建築風格。亭基上四角是曲尺形紅牆,牆間裝直欞欄杆,亭中矗立一座石碑,上刻乾隆撰寫的《文淵閣記》,述說文淵閣的建築過程。

武英殿

武英殿在明代是皇帝齋居及召見大臣的便殿,明末李自成進入皇宮後在這裏辦理政務,清初多爾袞也在此殿理政,康熙年間這裏又成為修書印書的地方。武英殿周圍環境十分幽靜,西邊和南邊有禦河流過,東邊是一片開闊地,自明代起就種植有中國槐,俗稱“十八槐”,在古槐濃蔭之中有一座紫禁城內最古老的石橋,南北向架在禦河上,橋兩側欄板上的穿花龍和望柱頭上的獅子雕刻非常精美。

武英門形制與文華門相仿,坐北向南,五開間,黃琉璃瓦歇山式屋頂,後簷金柱處砌牆安門,前簷構成寬闊的門廳,兩梢間設檻窗,明、次三間設三關六扇朱紅宮門,寬大厚重的雕龍面頁配以金釘、金鋪首,光彩奪目。宮門內外簷梁枋繪金龍和璽彩畫。

武英殿面闊五間33.4米,進深三間,單簷,黃琉璃瓦歇山頂,斗栱單翹重昂七踩,飾有金龍和璽彩畫。武英殿后接工字廊與敬思殿相通。敬思殿形制與武英殿同,但進深略淺,規模較小。武英殿東配凝道殿,西配煥章殿,均為五開間,前出廊,斗栱彩畫規制與文華殿的東西配殿相同。院東北角恒順齋為清乾隆年間善校《四庫全書》諸臣的值房,面闊五間,黃琉璃瓦硬山頂,梁枋上有低等級的鏇子彩畫。

院西北角的浴德堂為修書處,面闊三開間12.2米,進深5米,卷棚頂,斗栱是一斗三升,繪旋紋彩畫。堂之北與堂相接處有一座特殊建築,從外觀看像是一座上圓下方的蒙古包,室內是4米×4米的方形平面,上為穹窿頂,頂中央開一直徑約60釐米的通風採光口,室內全部用掛白釉磚砌成,以牆承擔穹窿頂。北牆內埋有鐵管,管口距地面90釐米,牆角有淺水口,在穹窿頂與浴德堂之間有通道,也是用掛白釉磚壘砌,均為拱券結構,在轉角處券與券相交的地方鑲砌線條形瓷磚穹窿,頂部中央也開一通風採光口。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