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嘉祥宋山小祠堂》 | 關閉 |
[ IP授權版 ]
![]()
|
《嘉祥宋山小祠堂》 1977年和1979年,在嘉祥縣城南距武氏祠僅10公里的宋山出土了兩批東漢畫像石,這些畫像石被漢代以後的人們用作新修墓葬的石材,因而失去了原建築的配置關係。考古工作者據此重新復原出四座漢代的小祠堂,對於研究漢代建築有一定的價值。 這四座小祠堂大小、形制比較一致,面闊約1.9米,高約1.7米,全部用石塊構築,與長清孝堂山石祠有所不同。小祠堂為平頂,單開間。祠內間闊1.2米,高0.69~0.73米,進深0.64~0.68米,下面鋪一層基石,三面立牆,相對的兩壁上部平齊,沒有銳頂山牆,其上置平蓋板,蓋板上部置屋頂,屋頂上刻出瓦壟和連簷,屋頂中央平整並安置屋脊(已佚失)。 小祠堂正面蓋頂石前側和立壁上刻有連續的幾何花紋,基石前面刻有狩獵或博奕的畫像以及五銖錢紋。祠堂內壁刻有樓閣、連理樹、車騎出行、東王公、西王母等內容。這些畫像用減地平面陰線刻的技法刻出,有許多與武氏祠畫像如出一人之手,據此推測其年代約在東漢元嘉年或稍晚的一段時間。 聯繫孝堂山石祠與武氏祠來看,漢代在山東地區墓地修建石祠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宋山小祠堂的復原豐富了我們對於這類建築的認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