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臨清清真北大寺》 North Grand Mosque in Linqing

臨清清真北大寺位於臨清市城西運河東岸,始建年代無考,最早的一次重修在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

全寺由前叉門、望月樓、禮拜殿、北講堂、後門等組成。

寺正門原在東面,現由寺西北角開的偏門出入。前叉門位於中軸線的最東端,三間四柱,柱為朱紅色。斗栱明間四朵,雙抄雙下昂九踩七鋪作;次間兩朵,單抄雙下昂七踩六鋪作。頂為單簷廡殿頂,上覆綠琉璃瓦。

前叉門之西即為望月樓,面闊8.2米,進深5.6米,重簷歇山頂。明間底層簷口比次間高,自成一廡殿頂式樣,使屋頂形式錯落有致,匠心獨運,別具一格。正(東)面明間下簷斗栱為人字?。底層砌半圓形拱券門洞,二層平面四邊向內收縮,簷下有斗栱,為三踩四鋪作。

過望月樓有甬道與禮拜殿相接,殿前有寬闊的月臺,上置白石雕欄。禮拜殿由前殿、中殿及後殿組成。前殿面闊11.8米,進深4.2米,高9.8米,正面敞開,朱紅立柱;簷下斗栱五踩五鋪作,昂呈卷雲狀,耍頭亦為昂形,每間均施三朵;屋頂為單簷歇山卷棚頂,上覆綠琉璃瓦。走過通高的木制槅扇門便是中殿,徹上露明造,室內空間高敞,單簷廡殿頂。中殿與後殿用實牆隔開,上開三個半圓形拱券門洞。後殿面闊12.2米,進深9.9米,高20.8米(為正脊寶頂尖之高度),結構形式比較特殊,由三組攢尖閣樓式梁架組成。西牆正中的“米哈拉布”為木制,其形式、比例與前叉門有相似之處。室內兩山牆亦各開一門,上砌半圓拱券,門外有柱廊。後殿外觀為中高邊低的重簷攢尖頂(中為八角,邊為四角),上以桃形空心銅制寶頂收結,中央攢尖頂之簷下立額匾一塊,其周圍裝有精心製作的明柱、欄杆等,且施有彩繪。後殿上簷斗栱三踩四鋪作,下簷未施斗栱。

禮拜殿南北兩側還各有單簷四角攢尖頂的小閣一座,前有卷棚頂的遮雨廊。閣用短牆(牆上開門)與禮拜殿中殿相接,組成一體,使整個建築群有起有伏,豐富了輪廓線。

禮拜殿前北側有北講堂、東側有沐浴室、南側有南講堂,南講堂已毀,只剩基址。

後門門洞上也砌半圓券,外觀為單簷歇山頂,簷下斗栱為單抄單下昂,五踩五鋪作,造型簡潔渾厚。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