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稷山、侯馬宋、金墓》  Tombs of Song Dynasty and Jin Dynasty in Jishan and Houma

1973~1978年,在稷山縣的馬村、化峪、苗圃三處發掘了十五座宋、金墓葬。這些磚雕仿木結構的墓室建築,以四合院的形式構成。在墓室南壁的正中或東南角開墓門。墓門口砌單簷或重簷歇山式門樓一座。門樓內有板門兩扇。門外兩側有的放石獅一對,有的刻門吏二人,手執棍棒,立於兩側。墓室四壁由四座房屋的外簷建築構成,每面均為三間房,四周共砌簷柱十二根,柱都為四方抹角形。柱下置蓮礎,柱上施普拍枋,有的還在普拍枋下連一闌額,有的裝雀替。斗栱多為排列疏朗、刻制精細、比例適度的雙下昂五鋪作。斗栱之上砌撩簷榑,榑下有替木,榑上雕有方椽。

墓室的北壁是作為四合院的正房而精心構建的,它應是院主與長者居住的地方。一般在正中砌門樓一座,其基座向外突出,呈“品”形。門樓除個別的是重簷外,一般為單簷歇山式,只是山花向外,給人以十字歇山式的藝術效果。在門樓的兩角柱之間砌板門,多數雙扉緊閉,個別的砌成一門半掩,一少女頭梳雙髻露出半身,扶門而立,也有的正面雕墓主夫婦飲宴或看戲的場面。東、西廂房各三間,門窗緊閉。引人注目的是南壁,有的在南壁正中亦砌有與北壁相似的亭樓。亭樓中間雕置四到五個演員,這些演員都一字排開,各自做出不同的動作。馬村M2號墓平雕一組戲劇圖,人物或主或僕,或坐或立,或吩咐或聽命。馬村M1號、M4號和M5號墓除雕置演員外,還在他(她)們的身後刻塑出音樂伴奏的場面。

侯馬市董姓墓葬發掘於1959年,建于金大安二年(1662年)。在墓室北壁的堂屋簷上砌一戲臺模型建築。該模型臺面闊65釐米,進深18.9釐米,戲臺兩邊砌兩根八角柱,柱上橫陳普拍枋一根,枋上置一斗三升斗栱三朵,在補間斗栱
的大鬥上還向前伸出一個昂嘴,拱眼壁刻童子騎獅圖。斗栱上承撩簷枋,枋上刻簷椽、滴水等。台頂為單簷歇山式,山花向前,可以看到博風與懸魚。正脊與垂脊下刻張口獸。這個戲臺模型與山西現存的臨汾市魏村、永濟市董村的元代戲臺大體一樣。而山花向前、改山牆為台口的手法,在山西沁水縣郭壁戲臺仍然保留著。戲臺模型上還放置了五個磚雕彩繪的戲劇演員,在放置數量、排列順序、動作表情上,不僅與山西的稷山、新降、垣曲的戲臺類似,而且與河南的偃師、禹縣、溫縣出土的宋、金戲俑極相似,這說明黃河南北在習俗和文化背景上也基本一致。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