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易縣清西陵》 Qing Western Tombs in Yixian County

易縣清西陵

清西陵位於易縣城西14公里的永寧山下,距北京120多公里。它東起梁格莊,西至紫荊關,南起大雁橋,北至奇峰嶺,周長約1OO公里,面積達800餘平方公里。清西陵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到1915年光緒皇帝的崇陵最後建成,歷時一百八十五年,建有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的泰陵、第五代皇帝嘉慶的昌陵、第六代皇帝道光的慕陵、第九代皇帝光緒的崇陵和三座皇后陵、三座妃嬪園寢,此外還有王爺、公主陵四座,共十四座陵墓,葬人七十六人。

清西陵的建築形制與東陵完全相同。其主陵是泰陵,泰陵西為昌陵和慕陵,東為崇陵。每座帝陵附近一般都建有皇后陵和妃嬪園寢,它們不另起名,只按方位稱呼。

泰陵

泰陵是清西陵內興建最早的帝王陵寢,它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備。它雖是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的陵墓,但在清西陵中卻是輩份最高的一座,相當於清東陵的孝陵,是清西陵的中心。

泰陵位於永寧山主峰下,清雍正八年(1730年)興工,乾隆二年(1737年)竣工,埋葬著雍正皇帝和其皇后、皇貴妃。

進入陵區的第一座建築是五孔聯拱石拱橋,長87米,寬10.94米,拱高4.9米。

橋北是三座形制完全相同的高大石牌樓,全部用青白石構成,通高12.75米,面闊31.85米,均為五間六柱十一樓式。樓頂為仿木結構,雕有樓脊、獸吻、瓦壟、勾滴、鬥棋、額枋等,樑柱卯榫對接均為鑿打而成。額枋處刻有山水、花草、獸類等圖案,六根大石柱下嵌有六對高2米、寬1.56米的巨大夾杆石,上面雕刻著生動的異獸圖案。整座石牌樓坐落在由兩塊巨石雕成的束腰須彌座上。三座潔白素雅的石牌樓形成一個廣場,顯得威嚴而寬敞。

廣場以北是大紅門,它既是泰陵的門戶,也是整個清西陵的門戶。大紅門為單簷廡殿黃琉璃瓦頂,辟有三個拱券式門洞,面闊34.8米,進深11.35米,通高13.3米,由磚石砌築而成,油灰灌漿,異常堅固。大紅門兩側還各有一座角門,角門外為封水牆,共有21公里長。

過大紅門是2.5公里長的神道,磚石墁地,寬闊平坦。神道右側是具服殿,是皇帝或其他主祭人更衣的地方,它自成一院,正殿為單簷歇山黃琉璃瓦頂。大紅門正北是神功聖德碑樓,通高26.O5米,建於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簷歇山黃琉璃瓦頂,四面辟拱門,門內用金磚鋪墁。金磚地面的中心有巨石台基,雕有壽山福海和魚蝦等。石基上有巨型石雕[***]一對,各馱石碑一通,稱為雙碑。碑通高13.2米,寬2.55米,厚O.6米,碑額浮雕四龍,上刻"大清泰陵聖德神功碑"。碑陽面用滿、漢兩種文字刻寫碑文。神功聖德碑樓四角各有華表一根,其形制和結構與清東陵裕陵之華表相同。

神功聖德碑樓以北是單路七孔石拱橋,長105.2米,寬10.94米,拱高4.9米,其構造與清東陵裕陵的單路五孔石拱橋相同,只是更長更壯觀。在單路七孔石拱橋與牌樓之間的神道兩側,設有一對望柱和五對石像生,這些都是清西陵中精美的雕刻藝術珍品。沿神道往北是龍鳳門,為四壁三門式,壁上有用琉璃製成的雲龍、花卉等裝飾。再北是三路三孔石拱橋和神道碑亭。神道碑亭四角高翹,與神功聖德碑樓結構相同,只是規模較小。神道碑亭後為隆恩門及東西朝房、東西監獄,其構造和形制與清東陵裕陵的完全相同。

隆恩門後是隆恩殿,它建在一個巨大的漢白玉石須彌座上,面闊五間,進深三問,前有月臺,重簷九脊歇山頂。殿內有三問暖閣:中間的暖閣設神龕仙樓,掛帷幔,鋪衾枕,供奉帝后牌位:西暖閣內安置寶床.床上設檀香龕座,供奉妃嬪牌位,牌面塗金,刻有帝后的廟號;東暖閣為佛樓,上下兩層,供奉著金銀佛像。殿內四根合抱明柱瀝粉貼金,花紋為海角江崖、金龍繞柱或盤花繞柱。地面金磚燙蠟,光亮如鏡。大殿正中置金漆盤龍寶座,兩側設金漆禦鳳寶座,另有各式各樣。的供案,置銀五供、靈芝銅海等。殿外須彌座月臺上,居中陳設兩個鼎式銅香爐,兩側有銅鶴、銅鹿各一對,象徵"萬古長青"。殿南正面前有三路丹陛踏上月臺,中間一路嵌龍鳳陛階石。月臺左右各有踏跺一路。整個大殿週邊都環以漢白玉石欄杆,均為龍鳳望柱頭、荷葉淨瓶欄板。月臺四角出蟠螭,此為墀坳,是祭汜時,起居注官停立記事的地方。殿內頂部有旋於彩畫,梁枋上裝飾著金錢大點金,枋心彩畫是"江山一統"和"普照乾坤",色彩調和,氣氛肅穆。



隆恩殿后是陵寢門、二柱門、石五供、方城明樓,明樓上有墓碑,明樓後有寶頂,寶頂下是地宮。這些也都和其他帝陵相同。

昌陵

昌陵葬有嘉慶皇帝和孝淑睿皇后,始建于清嘉慶元年(1796年),嘉慶八年(1803年)竣工。昌陵和泰陵並列,除無大紅門和具服殿外,其建築種類和樣式與泰陵相同。和泰陵相比較,昌陵的寶頂要高出泰陵的數尺,神功聖德碑樓、隆恩殿也比泰陵的更為壯觀。其他帝陵的隆恩殿地面一般採用金磚鋪墁,而昌陵則採用貴重的紫花石鋪墁,石面呈黃色,綴以天然形成的紫色花紋圖案,其狀如竹筍、似春蠶、若芙蓉、像絨球。千姿百態,似滿地寶石。

另外,昌陵隆恩殿內東暖閣的佛樓上層有木雕垂花,精湛優美,塗金閃光;下層有木制邊飾,朱紅底色,鮮麗耀眼,至今完美如初。昌陵地宮與泰陵地宮是清西陵四座帝陵中尚未被盜掘的兩座,根據圖紙所繪為四門九券,且有佛像、經文雕刻,與清東陵裕陵的地宮規模、裝飾相近,極可能也是一座寶貴的藝術殿堂。

慕陵

慕陵是清西陵中最西面的一個帝陵,地宮中埋葬著道光皇帝和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

它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建成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其規模比泰陵、昌陵小,而且也沒有神功聖德碑樓、石像生和方城明樓,但工程品質之堅固、殿內木雕之精美都超過了泰陵和昌陵。

慕陵三座殿所有的木結構都是用珍貴的金絲楠木做成的。隆恩殿的天花不是其他帝陵所用的彩繪而是木雕,整個天花上都用香楠木以高浮雕手法刻成向下俯視的龍頭,有的地方還採用凸出平面半尺多高的透雕手法。

另外,慕陵不設陵寢門,而是以石碑坊代替。

崇陵

崇陵是清代陵墓中建築年代最晚的一座,地宮中葬著光緒皇帝和孝定景皇后。它始建於1909年,建成於1915年。其範圍、規模都比較小,而且也沒有神功聖德碑樓、石像生等建築,但其排水系統較完善,方城明樓前和陵寢門前都有禦帶河,月牙城內有泄水孔,宮殿基部有1.6米寬的泛水。另外,其木結構建築均,用桐木、鐵料,故有"桐梁鐵柱"之稱。由於建陵年代較晚,至今梁枋彩繪如新,金碧輝煌。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