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于都謝屋步蟾坊》 Buchan Archway of Xiewu in Yudu

步蟾坊位於都縣嶺背鄉謝屋村,為一座木結構的四柱三間三層重簷式的牌坊。

步蟾坊立在一個低矮的台基上,坐南朝北。四根立柱排列在台基橫向的中心軸線上,每根立柱的南北兩側各用一根戧柱支撐。坊通面闊8.55米,其中明間面闊4.05米,次間面闊2.25米。立柱和戧柱均為圓形木柱,直接安放在單層鼓形石礎上,礎高12釐米,素面無紋。立柱柱頂無卷殺,用開口榫承安脊榑,根部1.2米高度以下稍有收分,側腳和生起較明顯。戧柱上部作較大的卷殺,但下部無收分,在上端和根部1.2米處分別用兩根穿枋將立柱和戧柱串聯在一起。

明、次樓均為江南常見的穿鬥式梁架。次樓在2.48米高處架一平梁,其上依次排列兩根順脊枋,兩枋淨距32釐米。下枋伸出兩邊立柱,出邊柱處與次樓側面斗栱中的令栱相交成為耍頭,出中柱處成為丁頭栱以承明間額枋。頂上脊榑伸出中柱,成為承托明間下花枋的丁頭栱。明樓月梁以上依次是下花枋、上花枋、平棋、脊榑等。頂樓為標準的抬梁式結構,四根短柱叉立在明樓的平棋榑上,呈長方形佈置,組成頂層抬梁式框架,面闊2.05米,進深1.22米。柱頂置普拍枋,櫨斗坐於普拍枋上,櫨斗之上依次安三層素枋和齊心鬥,最上是平榑。普拍枋下施闌額、由額。各層簷樓的簷榑皆在簷角相交並出頭,上擱老角梁(老戧),角梁後尾安插在脊榑上,角梁頭與簷榑接頭處相交。嫩戧斜插在角梁頭上,其間安菱角車背木。由於採用了嫩戧發戧做法,翼角起翹很高,整個簷口呈弧狀,特別是次樓部分,因立柱有生起,簷口弧度更大。整座牌樓層層飛簷起翹,給人以展翅欲飛之感。

斗栱是步蟾坊構件中最精彩的部分,外觀上給人以雄渾樸實的印象,全無清式斗栱那種纖細綺麗之風。明、次樓皆直接在圓木柱上開鑿榫眼以插華栱和穿枋,既不用燈籠榫,亦無泥道栱,也無轉角鋪作與補間鋪作之分,只有柱頭鋪作,分為正面鋪作和側面鋪作兩種。瓜栱和慢栱兩頭做圓弧形卷殺,不分瓣,且順栱身方向砍成45度斜形,散鬥均做成菱形,交互鬥仍為方形。次樓靠近中柱處,在平梁上立一蜀柱,交接處用三瓣駝峰,在蜀柱上安插栱枋,組成正面鋪作;正面出三跳,為六鋪作重栱計心造,第三跳與耍頭相交處的令栱做成蟬肚替木狀,以承簷榑;側面出五跳,第一、二西跳為單材丁頭栱並偷心,第三跳以上為正面鋪作。明樓部分,正面出四跳,為七鋪作式樣,第一跳偷心,第二跳以上鋪作次序同次樓;側面鋪作亦出四跳,第一、二兩跳偷心,第三、四兩跳重栱並計心,形式同正面鋪作。這部分做法與次樓不同的是,瓜栱上下用三層慢栱,而於重栱上施替木承榑,此做法與宋《營造法式》制度完全相符。頂樓部分分補間鋪作和轉角鋪作兩種。補間鋪作一朵,出兩跳,為五鋪作重栱計心造,各跳華栱左右施45度斜栱各一跳;轉角鋪作以蝦須栱為界分成正面鋪作與側面鋪作,正面為五鋪作重栱計心造,令栱與耍頭相列,是標準的宋式列栱形制,側面出兩跳,皆偷心,顯得極為簡單,與正面判若兩種形制。頂樓除櫨斗和散鬥外,齊心鬥和交互鬥均為平盤鬥。全坊中所有鬥的耳、平、欹三部分之比為2.5∶2.5∶5。

各樓屋面均為歇山頂形制,出簷不大,屋面亦無舉折,似為後代修理所致。

步蟾坊建於明正統六年(1441年),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和1936年各維修一次,但基本上未改變和更換梁架、斗栱等主要構件。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