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濰坊十笏園》 Shihu Garden in Weifang

十笏園坐落在濰坊市濰城區胡家牌坊街,是一所以“小”著稱、別具風格的晚清園林建築。

十笏園原是丁善寶的宅園。丁氏是當年濰縣城內的四大豪紳之一,其邸宅共有二十餘個院落,近三百余間房舍,原有兩座宅園,北面的後花園已夷為平地,西南面的園子即十笏園。“十笏”意喻園子之小。該園是在原明嘉靖年間刑部侍郎胡邦佐的故宅基礎之上拆除另建的,由丁氏友人蒯菊畦、劉子秀、於敬齋代為籌畫佈置,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建成。

十笏園分三個區,即北區、中區、南區,以池為中心,池中設一三開間水榭,名四照亭,此亭是全園的構圖中心,四面臨水,水波粼粼,陽光經水面反射於榭內頂棚,光影斑斕,故曰“四照”,可謂巧於因借,造成靜水與動影的對比效果。水池東岸為湖石假山,倚院牆而堆疊,近似“壁山”的做法。假山上建六角小亭蔚秀亭,既可俯瞰全園景致,又可遠眺城外景色。山形南高北低,脈絡沿池的東岸逶迤而下,設山道拾級而上,山頂設置水缸,懸瀑布流瀉池中。池的東南岸延伸出一個小島,上建六角單簷小亭漪嵐亭,此亭小巧玲瓏,柱間距僅75釐米,高2.1米左右,以其較小的尺度反襯背景假山的崇山峻嶺之氣勢。

四照亭的兩側有三孔拱形曲橋連接于池的北岸,與遊廊相接,以園洞門為對景,並置湖石與小喬木,有江南園林的風味。

遊廊為曲尺形,位於池水西岸,西側實牆封閉,開異形窗和洞門,東側開敞,可憑欄欣賞池水與假山景致。廊的南端有方亭名小滄浪,為木構架草頂,可在此坐觀池水景色。廊的北端轉折向東延伸與園北區相連,隔水與船廳“穩如舟”形成對景,遙相呼應。

池的北側為北區,是一較封閉的小院。正房藏書樓“硯香樓”是明代胡宅留下來的兩層樓房,面闊三間,上層出外廊,可憑欄俯瞰全園景色。西廂房“春雨樓”也是一座兩層的樓房,首層繞以回廊,與池西遊廊相連。小院的南側橫置漏牆一道,當中設門洞及臨水月臺,劃分小院與池水空間,增加層次。院的東側與東跨院相通。

水池的南面即南區,為較開敞的空間,十笏草堂坐南朝北,草堂東邊還有一月洞門通至東跨院居住區。

全園北、中、南三區各有特色,而將其連為一體的則是一條貫穿南北的中軸線,在這條軸線上由北向南依次是硯香樓、四照亭、十笏草堂,這種處理手法在江南園林中很少見。通過軸線東西兩側的自然式處理,使園林南北方向的縱深空間更顯豐富,這也可以說是十笏園的特色之一。

園中建築的處理古樸大方,尺度及細部處理更多地吸收了北方民居的處理手法。四照亭、春雨樓屋頂借鑒了草頂民居“鳳凰簷”的處理手法,形成獨特的造型。

水面的處理基本上是江南園林的手法,池岸以疊石做成自然駁岸,池中布列三個小島,模仿皇家園林一池三山形制的做法。

十笏園的疊山、理水吸取了江南園林的柔媚,建築物的形象表現了北方民居的渾厚樸實,其特點可概括為:因地制宜,交融南北,外形質樸,內涵秀美。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