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華古蹟-學習知識庫:《蘇州環秀山莊》 | 關閉 |
[ IP授權版 ]
![]()
|
《蘇州環秀山莊》 環秀山莊位於蘇州市景德路262號。宋為景德寺,後為書院及官署。明代以降,先後為申時行、蔣楫、畢沅、孫士毅之宅院。清道光末歸汪氏,立為“耕蔭義莊”,俗稱汪義莊,額名頤園。全園有堂構八處,磚額和石刻二十二方,古樹名木有樸樹、白皮松等三種四株。 山莊占地面積2180平方米,以山為主,園因假山聞名。園東南隅臨池處有湖石山一處,以其體積雄壯與造型奇巧居蘇州諸園之首。此山為清乾隆時疊山名家戈裕良所建造,能逼真地模擬自然山水,在500平方米左右範圍內將峽谷、岩洞、曲磴、飛梁、危峰、峭壁等山景要素巧妙地加以組合,其山勢起伏多變,岩脈石理渾如天成,既宜遠觀,又可近賞,且步移景異,變化多端,誠為我國假石山中的第一佳構。 此園成功之處主要在於全局處理得當,有山勢脈絡,主、次山之間遙相呼應。在尺度處理上,總體山脈和懸崖絕壁為縮小的實體,而澗谷、石洞等遊人頻繁接觸的局部地方,則考慮遊人活動的需要,留出足夠的空間,給人以真實的尺度感。在形體處理上,各山景要素渾然成為一個大的體塊,沒有瑣碎零亂的感覺。 池在園之西、南部,盤曲如帶,有水穀兩道深入南、北假山中,蜿蜒深邃,變化益增。水上架曲橋飛梁,以為交通。園之北端的補舫(又名補秋山房)三楹五架,單簷硬山頂,前臨山池,後倚小院,周圍峰石嵯峨,濃蔭蔽日,是園中幽靜所在。池南有廳堂兩進,前堂名“有谷堂”,南向,翼以兩廊及對照軒;後廳掛有“環秀山莊”匾額,為一歇山頂四面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