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合川岩溪橋》
*《靖安縣茶坪花橋》
*《常州近園》
*【照片】哈薩克族民居─塔城哈以孫定居住宅1-1剖面
*《臨桂李宗仁故居》
*《桂林古南門門樓》
*《賀縣五桂橋》
*《汶川碼頭碉》
*《臨海桃渚城》
*《南京瞻園》
*
*【照片】龍州小連城主峰將山
*《全州虹飲橋》
*《天津的長城綜論》
《無錫寄暢園》 
‧所屬分類= 古蹟的類型分類 > 園林

寄暢園又名秦園,位於無錫市西郊惠山東麓錫惠公園內。明正德年間兵部尚書秦金在元代僧舍基址上擴建成園,取名“鳳穀行窩”,後稱“鳳穀山莊”。後為秦氏族裔秦耀繼承,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取王羲之“寄暢山水蔭”詩意,易名“寄暢園”。清康熙初年秦耀曾孫德藻聘請著名造園藝術家張漣、張叔侄精心設計,園景益勝。清咸豐十年(1860年)園毀,後又重建,佈局仍基本保持張氏所建時的面貌,一代名家張氏的造園藝術得以有實物流傳,彌足珍貴,今懸瀑澗之流泉三疊及七星橋、美人石等均是張氏遺構,具有濃郁的自然山林景色。

全園占地近1萬平方米,園內空間大體被錦匯漪水面劃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以水廊為主,西部以假山為主。全園立意水準甚高,特點鮮明,借景巧妙、理水精審、建築凝練、掇山疊石、自然貼切。該園選址比較成功,西靠惠山,東南有錫山,自然環境優美,借景巧妙,人在園中即可透過樹叢看見錫山上的龍光塔,而從水池東面向西望又可看到惠山聳立在園內假山的後面,這樣就增加了園內的深度和層次。園內以一泓池水錦匯漪為中心沿水佈置建築,水面如鏡,將園內外的景物倒映池中,有事半功倍的藝術效果。另外,還巧妙地運用了“天下第二泉”的活水作水源,將其由燒香浜的龍頭嘴導流出去,在水的運用和處理上有突出的成就。在建築處理上,秉禮堂庭院較為精細,院內分隔成幾個空間,主次分明而又互相連通。池中有一歇山頂方亭,名知魚檻,與長廊連接;水池北段有七星橋平臥碧波,分割了水面,增添了深邃感。池周的建築佈置都有一種有機的內在聯繫。園中假山造型類比惠山九峰連綿逶迤之狀,高3~5米,與水池比例相稱。假山之間有一山澗,名八音澗,引惠山泉水入園,更增自然情趣。

此園佈局得當,妙取自然,達到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為現存江南園林中疊山理水之典範。清康熙、乾隆二帝各南巡六次,竟各有七次遊此園,今北京頤和園中的諧趣園即是乾隆皇帝南巡迴京後令人仿效寄暢園而建的。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