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邛崍大悲院石塔》 

邛崍大悲院石塔

石塔位於邛崍市城西南43公里高何鎮高興村(又名石塔村)大悲院前。塔在寺的山門前9米處,坐向北偏西。這種塔後建殿的佈局,遺存了早期寺院以塔為主的形制。據碑刻記載,寺、塔均始建於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塔於乾道八年(1172年)建成,原名“釋迦如來真身寶塔”,因塔全部用紅砂石砌築雕刻而成,故又名石塔。

石塔為十三層密簷式,通高約17.5米,平面呈四方形。塔下為一方形素面石基台,邊長5.5米。基臺上置一石刻方形基座,素面、卷腿,基座上砌兩重高大的仰蓮須彌座,上小下大,通高2.55米。束腰每面刻三個壺門,南面中間為一佛龕,左右為兩幅浮雕斗方寶相花,其餘三面各刻浮雕斗方纏枝紋、蓮紋圖案三幅。束腰之上刻寬大蓮瓣一圈。上層須彌座。束腰處每面刻三個壺門,各刻橫披纏枝紋、卷草紋浮雕圖案三幅。束腰四角置一獸頭,為國內塔中罕見,束腰之上刻浮雕蓮瓣一圈。

第一層石制塔簷寬大如雨篷,平面亦呈方形,邊長約5.5米,四隻翼角微翹。在第一層塔身佛龕上部,四面石刻疊澀八級挑出,與十二根八角石柱及挑簷檁共同支托第一層寬大的雨篷式塔簷。每邊普柏枋上施石刻櫨斗七朵,額枋上各刻纏枝紋浮雕橫披三幅。簷柱下置三重柱礎,下層為方形素面石礎,上兩層為石刻蓮座。簷下則是副階回廊。此塔在高大的須彌座上設副階回廊,上覆以如此寬大的雨篷式塔簷,為國內古塔所少見。

第一層雨篷式塔簷以上,出密簷十二層。塔身層高僅0.5米左右,用石刻疊澀挑出短簷。二至六層,每層疊澀四級出簷;七至十三層,每層疊澀三級出簷。二至十三層塔身,每層四面各刻圓拱形佛龕三個,內刻浮雕坐佛一尊,共一百四十四龕佛。塔身各層收分悠緩。從第二層至第六層,每層略有增大,塔身中段微凸。而從第七層起到第十三層,又每層逐漸收小,使整座塔的外輪廓呈梭形,顯得格外挺拔秀麗。塔刹為石刻覆缽兩重,上有仰蓮承托石寶珠。

此塔除副階和寬大的雨篷式塔簷外,繼承了唐代密簷塔的基本風格。這種式樣的塔在宋代應是比較流行的一種塔型。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